纺织品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网上纺织品 | 足不出户,做纺织品生意-中国纺织品网-www.tex.org.cn
查看: 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一双慧眼解读招聘广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9 2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纺织品论坛,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毫无疑问,招聘广告是求职者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找工作的一个有效渠道。但是面对众多的招聘广告,求职者该如何阅读,值得研究。能否正确、有效地阅读招聘广告,直接关系到求职的成败。笔者认为,细心阅读招聘广告,你就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来。 <br /><br />&nbsp; &nbsp; <br />去伪存真, 拨开花言巧语的迷雾 <br /><br />&nbsp; &nbsp; 虽然招聘广告一般都经过审核,但这只表明该广告的合法性,并不代表其招聘行为绝对真实。招聘广告是虚是实,是真是假,往往可以从广告字眼的“蛛丝马迹”中探索出来。 <br /><br />&nbsp; &nbsp;&nbsp;&nbsp;——底气足不足。那些在广告上避而不谈企业历史、现在和未来,以及用词模糊,过于简洁的,其规模不会很大,难以“上台面”。至于只留下联系信箱、BP机号码之类的招聘单位,还是少接触为好,说不定哪天就会“人去楼空”。 <br /><br />&nbsp; &nbsp; ——头衔华而不实。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入职要求,或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将职务头衔修饰得美轮美奂,有别于一般惯用的职称。 <br /><br />&nbsp; &nbsp; ——长年招聘。一些职位空缺,成年累月都在报章刊登广告,仿佛永远请不到合适的员工,请注意这可能是某些公司为测试市场动态、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的一种招数。 <br /><br />&nbsp; &nbsp; ——刊登次数过频。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待遇不好,很难招到人或招到人后留不住人,应三思而行。 <br /><br />&nbsp; &nbsp; ——降格以求。以往某职位一般需求大专学历,可这个广告中却明确一般学历及经验即可,其实,除非申请人拥有丰富经验或表现特别突出,否则难以录取。 <br /><br />&nbsp; &nbsp; ——实则虚之。某些机构会在报章大量刊登广告,给人不断发展的错觉,目的是掩饰裁员危机。 <br /><br />&nbsp; &nbsp; ——保证年薪。最常出现在以佣金为主要收入的行业,而最后能否实现需视入职者的工作表现及能力,求职者可先衡量在没有佣金的情况下,固定底薪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勿让广告字眼误导。 <br /><br />&nbsp; &nbsp; ——“急聘”的背后。某些公司附加“急聘”、“大量求聘”等字眼,目的是借助广告大量吸纳新血,在录用后的短期内再淘汰不合适的员工,本来“人拣你,你拣人”实属无可厚非,但是打工仔切勿胡乱申请,以免上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当。 <br /><br />&nbsp; &nbsp; ——语法怪异。早前某报刊登被指有性别歧视的招聘广告,经法庭裁定,由于文句中无任何标点符号,使人得出两种不同的理解,而成功脱罪。由此可见,雇主可以利用一长句而避开有关法律的限制,求职者宜细细推敲此类广告的含意,以免浪费精力和时间。 <br /><br />&nbsp; &nbsp; ——高薪诱人。目前许多广告打出的工资高得惊人,如年薪十万、百万,这些单位大多对学历、经验、能力、社会关系要求较高,不适合下岗职工,而且许多广告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起促销作用,大可不必理它。 <br /><br />&nbsp; &nbsp; <br />三思而行, 勿让招聘广告误导 <br /><br />&nbsp; &nbsp; 对于五花八门的招聘广告,求职者必须保持理智而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捕捉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机会。 <br /><br />&nbsp; &nbsp; ——注重时效性。有少数代理招聘的机构,为了壮大声势,在职位推荐中,刊登一些已过期的“招聘”信息,而所报的薪金亦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差异,求职者宜选择信誉可靠的人才招聘机构;另一方面,网上招聘专页亦会出现更新不够及时的情况,求职者须注意广告的上网日期及网页的更新频度。由于报纸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因而应聘上面招聘广告的人往往很多且竞争激烈,因此,求职者应尽可能早买到报纸,早作准备,早点去应聘,以增加就业机会。 <br /><br />&nbsp; &nbsp; ——注重全面性。招聘广告大致包括六个方面内容:1.广告标题:如:“高薪诚聘”、“某某公司招聘”等;2.公司简介:包括企业名称、性质、主营范围等;3.招聘职位:包括职位名称、任职要求、工作能力、工作地点等;4.公司政策体现:包括工资薪酬、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学习培训等;5.联系方式:指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码、传真、电子信箱、联系人等。有的应聘者“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往往因错读广告内容而使求职失败。 <br /><br />&nbsp; &nbsp; ——注重真实性。许多广告都列明见报三天后现场招聘,求职者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打电话或实地考察招聘单位,了解经营和福利状况,做好思想准备,把握主动权。 <br /><br />&nbsp; &nbsp; ——注重启发性。招聘广告并不是求职者最有用,对在职者尤其是准备跳槽者也很有用。从广告中你可以了解到:在当地能找到哪些工作?入选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哪些工作领域看起来最有希望?可得到多少薪金?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不仅反映了某些职位是空缺的,而且反映了这类工作的空缺是不是普遍性的,如果是普遍性的,那么一定有许多单位尚未打出广告。研究招聘广告,还可以了解某一项工作需要哪些技能,这些情况可以帮助你为将来做好准备。 <br /><br />&nbsp; &nbsp; <br />明察“软硬”, 提高应聘效率 <br /><br />&nbsp; &nbsp; 通过广告应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明确招聘要求,尤其要分清“软”条件和“硬”条件,这是提高应聘成功率的关键。用人单位对所招聘员工的种种要求是很明确的,这些要求,对求职者来说,有“软”、“硬”条件之分:“软”条件是有商量余地的;“硬”条件是不可商量的。这里先剖析一则招聘广告,某公司招聘高级财务人员2名,要求:1.财会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本市常住户口;3.年龄40岁以下;4.有高级会计师职称;5.男性;6.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强;7.秉公办事、作风正派;8.做事有条理,管理能力强。细读后发现,广告要求的一至五条是相当具体的,是“硬”条件。如果求职者有一条不符合的话,用人单位是不会接受的。而六至八条是“软”条件,伸缩性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人都可以说自己能做到,如果求职者“硬”条件完全符合,只是“软”条件稍有距离,也应大胆去应聘,只要在面试中能自圆其说,工作中认真努力,求职是大有希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纺织品论坛-中国纺织品网 ( 浙ICP备11054028号

GMT+8, 2024-6-22 04:36 , Processed in 0.079115 second(s), 22 queries .

BBS.TEX.ORG.CN 纺织品网,纺织品论坛是中国最大的纺织论坛社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邮箱:web@tex.org.cn 业务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8029228 纺织QQ群:35733500
    客服热线:纺织品网客服电话 |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路(中国轻纺城)
    Copyright© 2007-2020 WWW.TE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纺织品网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