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网上纺织品 | 足不出户,做纺织品生意-中国纺织品网-www.tex.org.cn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面料7007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料米重公式的演算过程_致新手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10-8 17:01 | 只看该作者
易懂?? <img src="images/smilies/shocked.gif" smilieid="6" border="0" alt="" /> 我不觉得啊。提示先
12
发表于 2004-10-9 09:3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啊贵有。。。。。。<br />&nbsp; &nbsp;&nbsp; &nbsp;E--MAIL:<a href="mailto:zhangzhonggui@xinhenglin.com">zhangzhonggui@xinhenglin.com</a>
13
发表于 2004-10-10 22: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克重我几个月前就发了个帖子,进行解答。上面几位的公式我看了一下,都不正确。我现在将我原来的帖子内容复制出来,供大家参考。<br /><a href="http://club.globaltexnet.com/postRead.php?topicid=4835&amp;highlight=" target="_blank">http://club.globaltexnet.......p?topicid=4835&amp;highlight=</a><br />作者:steven781123 时间:2004-04-15 9:43:08 阅读数:225 等级: <br />&quot;百米用纱量=(经密/经纱支数+纬密/纬纱支数)*门幅*系数 <br /> 这个公式适用于快速计算,一般估算。<br /> 系数根据不同原料而分,如果是棉:系数为0.064--0.068&quot;<br />以下是我对于该公式的回复:<br />作者:naturetex 时间:2004-05-10 12:14:30 阅读数:117 等级: <br />我来补充一下吧!steven781123说的公式一般只用于纤维素纤维(棉,麻,或者T/C,T/R),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公式主要针对短纤维的,中长纤维(比如:T/R仿毛)用这个公式计算会有比较大的误差。而且,这是一个素色坯布(也就是染色布)的计算公式(色织不能用)!<br />另外要注意一点,公式里面的门幅是坯布门幅,不是成品的门幅。举例说:43/4&quot;(成品)--47“(坯布);57/8/9&quot;(成品)--63”(坯布),这些都是常规,无弹力的。弹力品种又分四面弹(经纬向都有氨纶);纬向弹力。用纬向弹力举例说明,72&quot;的坯布,成品通常只有48/50&quot;了。门幅变化很大。因此,现在做弹力的品种通常要说明成分。含棉多少,氨纶多少。总之一句话,纺织品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br />我现在用上面的公式通过常规品种举例说明:<br />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要知道它的百米用纱量<br />百米用纱量=47×(128/20+60/16)×0.059054=28.17(KG)<br />相当于281.7G/M<br />呵呵,再罗嗦一句:其实百米用纱量对于面料的价格计算意义不大,因为这个数值只是得出了原料的用量,坯布的价格还牵涉到人工,机构损耗等多项因素。而且,原料的价格最近两年由于市场放开以后上浮很大,不要说去年和今年的价格完全不同,就是上个月和本月的价格也不尽相同。所以,我认为百米用纱量的结果对于计算面料的理论克重还有一定的意义。<br />还那上面一个结果来说吧: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每米用纱281.7G,那么染色以后的成品克重会是多少哪?<br />我也提供一个公式仅供参考:每米用纱量×退浆率(通常为0.9左右,根据品种不同还有所变化)/成品门幅(要换算成米制)。因此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成品克重=281.7×0.9/1.12=226.3G/SQM(平方米)。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两个疑问。1)为什么染化料不计入总量?这是由于染料对于织物的影响非常小。通常增加总量也在2~5克(根据织物厚薄)。相对于总体总量影响很小。当然,上浆或者涂层整理会明显增加克重,就不能忽略。而一旦生产出现问题,比如返丝光,返还原不仅会使织物手感有明显变差,强力降低,也会使总量下降。2)为什么在实际当中128×60的纱卡只能达到220~225克呢?这就得从我国纺织业的现状说起。由于纺织业这个传统行业性质,决定了我国纺织业除极少一部分企业以外,大家都是采用价格竞争的。互相压价到了瞠目结舌的地步。俗话说“一分价,一分货”,价格降低不可避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事实上,几乎不存在不偷工减料的企业。有些企业由于年代久远,工艺纯熟。在配棉上下功夫,采用低一个标号的原料,甚至有低两个标号的原料。一样可以正常生产。一些年轻的企业他没有这样的技术,就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方法。就拿128×60纱卡来说吧。其实熟悉面料的人都知道,市面上几乎就没有正宗的20S的纱线。通常都是21S,甚至是21.5S的纱代替的。这样自然克重达不到理论总量了。还有就是,密度尤其是纬密能否达到60根的要求。事实上,多数坯布厂采用降纬密的方法降低成本。因此,购买坯布时一定要在合同中定明经向缩率。是3%还是5%。<br />综上所述,我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理论数据仅供参考。绝大多数情况是要打折扣的。不能盲目迷信!<br />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希望我的体会能给大家一定的帮助。如有不同意见希望能与大家交流。谢谢!<br /><br />今天我再补充一点:“面料700701”和“azhangzhonggu”i两位关于英制支数的解答都有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以在教科书上查到这样的内容:公制支数是指在公定回潮率10%的条件下,1000米的纱线的总量。而英制支数是指在公定回潮率9.89%的条件下,1磅纱线,其长度是840码的倍数。大家应当主意这两个公式的回潮率条件是不一样的。<br />所以,撇开回潮率不谈,那么公制和英制换算,其系数是583.7左右(SORRY,一下子想不具体),但是考虑到两者的回潮率差别,其系数实际应为590.54(绝对正确)。也许很多朋友从纺织厂里得来的系数可能为6XX.XX,这通常将浆料的重量也算进去了。这是不正确的。有虚高之嫌。
14
发表于 2004-10-11 09:12 | 只看该作者
紫帆小姐:<br />&nbsp; &nbsp; 请介绍一下汗布面料的织造及染整的有关工艺,有关的注意事项?
15
发表于 2004-10-12 15:5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这个如何计算用纱和成本!!谢谢<br />32S*21S+40D/172*56&nbsp; &nbsp;58-60“<br />本人愚昧,请详细解释。再次感谢!
16
发表于 2004-10-14 14:48 | 只看该作者
请问2.3支雪尼尔纱多少一吨.<br />我的纱在江阴打样,不过我感觉太远了.<br />联系电话:051258689835-809
17
发表于 2004-10-18 15:3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正好需要 <img src="images/smilies/biggrin.gif" smilieid="3" border="0" alt="" />
18
发表于 2004-12-4 08: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指教
19
发表于 2004-12-4 10:18 | 只看该作者
I agree with your point. I am a new comer and I read some masseges in these days. I found that somebody bring many confusions to the reader. We need the experts like you to give the corect way to the reader. If not, I think this site will be unworthiness for us.
20
发表于 2004-12-4 22:30 | 只看该作者
吴江佰陆染织有限公司------公司不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采用国外最成熟的系统管理理念。引进技术人才,建立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 致力新产品开发,对产品、生产工艺锲而不舍地研究。具有承接国内外订单的雄厚实力。生产产品系列:麂皮绒、涤锦棉、锦棉绸、塔丝隆、涤棉、花瑶、尼丝纺、牛津布、春亚纺、细纹绸、醋酸绸等高挡面、里料的染色。<br />吴恒辉<br />TEL:051263786579*609<br />FAX:0512637856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纺织品论坛-中国纺织品网 ( 浙ICP备11054028号

GMT+8, 2024-6-8 02:47 , Processed in 0.132366 second(s), 20 queries .

BBS.TEX.ORG.CN 纺织品网,纺织品论坛是中国最大的纺织论坛社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邮箱:web@tex.org.cn 业务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8029228 纺织QQ群:35733500
    客服热线:纺织品网客服电话 |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路(中国轻纺城)
    Copyright© 2007-2020 WWW.TE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纺织品网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