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网上纺织品 | 足不出户,做纺织品生意-中国纺织品网-www.tex.org.cn
楼主: 冬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途机密:外贸女孩的热血江湖(连载)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4:28 | 只看该作者
14、单证,单证<br /><br />&nbsp; &nbsp; 从工厂实习回来不久,我又被安排到单证科实习,这也是每个新员工的必修课。<br /><br />&nbsp; &nbsp; 众所周知,单证在外贸行业的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笔合同结算付款的依据都是单据,所以,听说有个叫施米托夫的著名国际贸易专家曾经将国际贸易说成是“单据买卖”,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点夸张。<br /><br />&nbsp; &nbsp; 单证固然重要,但到底是不是每个业务员都必须会独立操作全套单据的制作,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听说有的外贸公司规定新员工必须在单证科实习半年以上的,而我们公司当时只要求了一个月左右。我和很多同事一度都认为做业务的员工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经历在学习单证上,毕竟,每个外贸公司都有专门的单证科,单证科里全是专业打单子做单据的职员,如果我们什么都会了什么都能自己做,那还需要他们干什么呢?分工合作本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br /><br />&nbsp; &nbsp; 其实,从另一方面讲,我们业务员的这个想法,还藏着偷懒的意思在里面,要知道,单证是多么叫人头疼的一件事。在我们看来,单证科的那些女孩子真是厉害,不是一般的细心,每天制作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单据尚且能不出错,当然,她们可当真出不得一点错,一错就要误大事的,为了杜绝出错,她们中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单证员来担当审单员,所有人制作的单据都要由她过目检验签字。她们还要特别的耐心,否则,从早到晚对牢这些枯燥无味的数据,真是闷得要发疯了,尤其是审单员,我无比佩服她,怎么可以隐忍不发地不停审单审单审单,换作我,肯定崩溃。<br /><br />&nbsp; &nbsp; 所以,当我们这些业务科的职员每天被业务上的琐事烦恼不堪之余,唯一的念头就是能偷懒则偷懒,制作单据这种事情,是万万不想插手的。<br /><br />&nbsp; &nbsp; 不过,业务科也不是一点都不用接触文件工作。HH公司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公司有个专门的网络业务系统,每一票合同,业务科必须负责在业务系统里将“外销合同”(即公司与外商之间的外币合同),“收购合同”(即公司与工厂之间的人民币合同),“进仓单”(即工厂送货进仓库的情况),“出仓单”(即最后货物出运的实际情况)这四项全部数据都输入妥当,同时还要按照工厂报过来的数据用EXCEL表格制作一张“装箱明细单”,即第1箱里装的是什么货号什么颜色什么尺码,第2箱里又是什么什么,全部都要详细而正确,这张明细单是给客户看的,便于他们提货开箱使用。<br /><br />&nbsp; &nbsp; 接下来才是单证科的事,在HH公司,单证和储运是同一个部门,业务科的一票等待出运的合同到了这个部门,负责储运的人就得按照业务员要求的装船日期来定舱位,比如某月某日目的地为大阪港的船,按货物体积,体积刚好的话,可以订一个40尺的大柜或20尺的小柜,整柜装货提货都方便快捷些,如果体积不够,配整柜嫌浪费的话,就和其他公司的货物拼箱,费用便宜些。有的客户会指定货代指定船公司甚至指定要什么船,比如有些日本客人喜欢指定比较快一点的COSCO,那么负责储运的人就按照他们的指定要联系即可;如果没有指定,负责者就要从公司利益出发,本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廉物美”原则来选择船公司了。<br /><br />&nbsp; &nbsp; 而负责单证的人呢,则要制作出一份有公司抬头的商业发票(INVOICE)和一份有公司抬头的简明装箱单(PACKING LIST),这些东西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货物出运后寄给客人用于对方清关提货,另一方面是我方交付银行作为收汇的凭据。<br /><br />&nbsp; &nbsp; 在一家外贸公司里,即使你是第一次走进来,你也会轻易分辨出业务科的女孩子和单证科的女孩子:业务科的女孩大多做事雷厉风行,泼辣有余而温柔不足;而单证科的女孩子一个个都举止文静心思灵巧的样子,似乎更接近银行或外企里的文员。<br /><br />&nbsp; &nbsp; 女人的劣根性,总爱同别人攀比,有时候我跟小欣会私下里说:看看那些单证科的女孩子,从来不用加班不用出差,没有一点压力,每天穿得花枝招展来上班,十公分高跟鞋也不要紧,反正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多么舒服。我承认,我们那是嫉妒,是心理不平衡。其实何需不平衡,她们不也在嫉妒我们的工作灵活有趣,况且酬劳又往往高于她们吗?有得有失,人之常情。<br /><br />&nbsp; &nbsp; 我曾一度得到过一个做单证出身的女孩子作助手,当时我这里人手不够,公司特别从单证科调她过来的。虽然完全不懂商品业务,但单据文件工作于她是驾轻就熟,我把从合同到出运到结汇的事情完全交给她,不知道有多么放心,她比我细心许多倍,分内的事处理得有条有理,完全不用我过问,一旦她某天休息,我便抓瞎,拼命打电话骚扰她;久之便娇宠出我愈发偷懒的习性来,便得连最基本的单据都不太记得怎么做了<br /><br />&nbsp; &nbsp; 就是这个女孩子告诉我,其实几乎每个单证科的职员都很想进业务科做业务。我愣住,不相信地看着她。不是不用加班不用出差么?不是毫无压力轻松自在么?不是可以日日花枝招展穿十公分高跟鞋么?<br /><br />&nbsp; &nbsp; 哦,对了,说起高跟鞋,这个女孩子刚从单证科过来的时候,依旧是穿着细高跟鞋来上班,有时被我差遣楼上楼下地跑,过了一阵,终于改穿平底鞋了,她笑言:“阿妙,难怪你只穿平底鞋,我这些天算是尝到高跟鞋的苦头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4:25 | 只看该作者
13、工厂实习,半个神仙的日子<br /><br />&nbsp; &nbsp;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每个以做业务为培养方向的新员工都被要求下工厂实习,就象前面说过的,商品知识是基础,而去到生产第一线正是学习商品知识的最佳方案。<br /><br />&nbsp; &nbsp; 在HH公司,工厂实习时间一般是一星期到一个月,由每个科室按照具体情况安排;而我则属于特殊情况,先后参加了两次实习,因为,刚进公司时我在做棉针织的部门,便被安排去了一家棉针织厂实习,一年多以后,我被调去做毛衫的部门,因此又到一家毛衫厂参加了实习。<br /><br />&nbsp; &nbsp; 第一次实习,是当时我们部门的经理送我去的,那家棉针织厂远在盐城,当时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到盐城得六七个小时,早晨六点就出发了,颠簸一路,部门经理跟我聊了一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既象送孩子赴京赶考的家长,又象押犯人发放边疆的差吏。一路上我听得点头如捣蒜,对该经理心存尊重感激,准备在他的带领下好好学习工作,没想到,我实习回来不久,他就辞职了,这是我进HH公司后遇到的第一桩辞职案,惊愕不已,到后来也就见惯不怪了;听说,该经理出去自己开了公司,现在有人看见他开着宝马在街上跑。<br /><br />&nbsp; &nbsp; 经理把我送进工厂,嘱咐厂长严格教我,便走了。我被抛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彷徨不安。<br /><br />&nbsp; &nbsp; 厂长看着HH公司的面子,对我很是客气,专门派了个技术科的女孩子负责我的起居,领我去工厂旁边的招待所开房间住下,每天早晨女孩子都会买了早饭跑来喊我起床,中饭晚饭也陪着我去旁边小馆子里吃,弄得我十分过意不去。<br /><br />&nbsp; &nbsp; 回想起来,那一个多星期实习的日子真是舒服,虽然吃住条件不算优越,胜在清闲自在,也算半个神仙的日子了。<br /><br />&nbsp; &nbsp; 工厂开工早,七点半就上班了,我习惯了八点起床九点上班,无论如何也起不了那么早,我又不是那种发奋图强的人,从上学起就学会偷懒跷课之类的把戏,所以仗着厂长不管束我,安心睡懒觉,依照在南京上班的作息时间来。负责我起居的女孩子很灵巧,第二天就开始不来喊我了,随便我睡到几点。<br /><br />&nbsp; &nbsp; 全厂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我是唯一游手好闲之人,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不明白的地方忍不住逮着工人问东问西,那些工人都很朴实,对我很好,笑眯眯回答我所有愚蠢的问题。<br /><br />&nbsp; &nbsp; 那时候刚入行,年少轻狂,几天下来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无非如此这般而已,没什么再可深究,刚开始的新鲜劲过去了,在厂里呆不住,听着那些机器的声响觉得很是枯燥。于是,我找了个堆面料的仓库,坐在堆积如山的面料里,看书。没人管我,技术科的人以为我在前道车间,前道车间的人以为我在整烫车间,整烫车间的人以为我在印染车间,总之,没人知道我在那里躲懒。仓库很安静,安静得好象世外桃源,倚在面料堆里,可以闻见坯布特有的浓郁气味,醇厚而原始,说不上好闻,但很特殊,现在当我翻看当时躲在仓库里看的书,便立刻能回忆起那种气味来。我在那堆布里面看完了一本厚厚的《纺织品原理》,尚且还算正道,后来便开始看小说书了。<br /><br />&nbsp; &nbsp; 有时我也会偷偷溜出厂门,跑到街上去乱晃,对任何陌生的城市,我都有着一万分的好奇。记得盐城市中心有个骑在马上的男子的雕塑,应该是代表新四军吧,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从看到他第一眼开始,就固执地觉得他象足了堂吉科德。<br /><br />&nbsp; &nbsp; 当然,后来我才明白,每个行当都大有可深究之处,这纺织品也不是轻易就能成为专家的,一个多星期的实习,即使我废寝忘食也不足以学成归来,更别提象我那样投机取巧了。一年多后我第二次下工厂实习,便态度认真多了,这第二次实习容后再谈。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4:25 | 只看该作者
12、手机<br /><br />&nbsp; &nbsp; 插播个轻松话题,手机。<br /><br />&nbsp; &nbsp; 手机是死外贸们的命根子,没有手机,毋宁死。<br /><br />&nbsp; &nbsp; 刚工作时爸爸给我买了第一支手机,白色的三菱小菲,那时候没有彩显屏幕,没有和弦铃声,没有中文输入,没有短信息,更没有拍照,唯一的功能就是打电话。连时间功能都没意义,我是个永远会戴手表的人。<br /><br />&nbsp; &nbsp; 跑龙套的时候,手机对于我们还并不是特别重要,下班后和周末时间,一般鲜有工作上的电话找我们,一离开办公室,工作的事就完全抛到爪哇岛去,手机响了,准保是呼朋唤友去吃饭玩乐的事。<br /><br />&nbsp; &nbsp; 做了小徒后,情况就开始悄悄起了变化,休息时间,偶尔会被师傅的电话招过去加班,后来开始担当的事情越来越多后,工厂也喜欢直接打电话来找你,而不是找你的师傅了,因为有时候你更了解具体事项的情况。<br /><br />&nbsp; &nbsp; 于是,手机变得无比的重要。<br /><br />&nbsp; &nbsp; 做死外贸,你人可以休息,但手机必须全年无休,一天24小时待命,几乎没有做外贸的人会有晚上关机的习惯。所以我现在也很讨厌别人随便关机,有个什么事,找不到人,急得要死。这似乎有点不尊重别人私人时间的嫌疑,不过,我的私人时间都已被侵犯了,对不起,咱谁也别想过得消停喽。<br /><br />&nbsp; &nbsp; 工厂很辛苦,一般是一年中只放春节假,其它时间都会开工,所以周末或假日他们常常会有事情找我们。客人呢又常有工作狂的例子出现,我时而会有凌晨被客人电话吵醒的经验,出外度假也并不得安生,手机一响,拿起来一看,是那种表明国外来电的乱七八糟号码,顿时情绪沮丧,恨不得装作没听见,但是不行,真的不接,情绪更沮丧,一路琢磨着客人有什么事找我,琢磨得心烦意乱,还不如接了电话听个明白,有问题解决问题。<br /><br />&nbsp; &nbsp; 后来又换了两三次手机,但从来没换过号码,怕麻烦。手机功能也还是限于打电话,也发短信,足够。心血来潮弄了个彩铃,立刻被客户婉转批评:“如果手机主要用于工作来往,最好不要弄这些奇怪的音乐,吓到客人。”<br /><br />&nbsp; &nbsp; 为了捍卫我的自由和权利,我愣是没把彩铃取消。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4:24 | 只看该作者
11、开始做小徒:关于生产全过程<br /><br />&nbsp; &nbsp; 很快,我从单纯的跑龙套上升为开始做小徒了,第一步,了解到了一票货物的生产全过程。因为最初学的棉针织的东西几乎不记得了,此处基本按照毛针织的情况来讲,其实大体说来都是差不多的,大同小异。<br /><br />&nbsp; &nbsp; 一.一般来说客人会寄来一件他想做的款式的样品,叫做“原样”,我们便让工厂照着这个原样来“复样”,做出“确认样”,一般做两件确认样,寄一件给客人,我们自己留一件,以便到生产的时候做参照。确认样一般要用正确的原料,但是颜色可以用现成的颜色代用,拉链纽扣之类的小辅料都可以不按要求随便找现成的来代用,商标吊牌则不需要。一些大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师,原样会是自己设计打板的,或者没有成衣样品,只有张设计图,只要不是很特殊的要求,照着设计图也能复样;而有的公司就是出去买一些大品牌的新款,回来修改修改,就算作自己的设计了,或者干脆照抄不误,直接寄件“BUBERRY”“BENETON”“GAP”“BANANA PUBLIC”之类的衣服给我们,就让我们照着做。我知道有很多客人每年都要跑到法国、意大利去采购衣服回来做样衣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种流行元素很快就会被很多品牌采用,从而迅速风靡的原因吧。偶尔也会有不是客人自己的设计,而是客人看中我们提供的某个款式,那么就不存在原样和确认样,直接按我们的样品投产即可,除非他还想稍作更改。(补充:以上情况是在客人要求用的原料为常规原料的情况下,比如常用的腈纶啦、棉啦、羊毛啦,而如果拿过来的原样一看,原料很特殊,没有现成的打样纱,或者甚至以前都没做过,那么第一步就不是把原样交给毛衫厂了,而是得给纱厂,让纱厂照着做出几公斤的打样纱来,接着才能移到毛衫厂去做确认样。)<br /><br />&nbsp; &nbsp; 二.客人也许会确认我们的确认样,那么便可以投产“大货”;也许客人不满意,要求修改,那就有第二次确认样,第三次确认样,直到客人完全满意为止。客人不满意的情况有,确认样尺寸不太符合要求啦,处理的手感不令他满意啦,领子或袖子形状不太好看啦,情况很多,得看客人疙瘩不疙瘩,碰到疙瘩的,能提出一大堆叫你看都看不明白的修改意见,那只能说算你倒霉。<br /><br />&nbsp; &nbsp; 三.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得迅速地打色卡给客人确认,关于色卡,前面已经描述过,一个款式客人一般会想做几种颜色,那么他就会提供这几种颜色的原色,我们就寄给纱厂让他们打实验室小色卡,一个颜色,比如同样是他要求的一种红色,出来个ABC三种,很微妙的差别,也许A有点发紫,B有点浅了,C最接近原色,那么客人就会告诉你他选择了C,这样你的大货纱就得完全按照C的配方来染色。当然我们自己一般也能看得出哪个最接近要求,但还是得让客人确认,他说了算的事情,以后他自己得认帐。<br /><br />&nbsp; &nbsp; 四.有的苛刻一点的客人还要求提供完全修正后的“产前样”,顾名思义,产前样确认后才能生产,而有的客人不要这个环节,确认样确认即可;不管客人要不要求产前样,我们自己都对工厂要求一个“封样”,和客人要的“产前样”意思差不多,“封”了封样才能投产,我们和工厂之间即完全以封样为标准验收大货。<br /><br />&nbsp; &nbsp; 五.工厂开始生产大货了,可并不代表你就高枕无忧了,事情还多着呢,你得赶紧安排辅料的打样工作,比如这件衣服是开衫,有纽扣的,就得把客人原样的纽扣寄给纽扣厂,让他们照着打样,再寄给客人确认,如果确认了,就可以生产大货需要的纽扣了;拉链也同样如此;纽扣拉链都好办,要命的是一些特殊的,比如腰带的扣绊啦,胸口别的一朵胸针啦,肩膀上钉的装饰肩章啦,很烦,得早点去找,拖延浪费的时间是你的,到时候工厂货好了等你的辅料,可就着急喽。还有商标吊牌这些东西也是打样,确认,生产,发给毛衫厂。<br /><br />&nbsp; &nbsp; 六.产品质量当然最重要,生产的过程中要去工厂检验货物,讲究的要去个几次,开始投产时看“初期”,中间去看个“中期”,最后货全好了看“末期”,不能只看末期,否则木已成舟,有什么问题也来不及改了,或者根本无法改。有时候客人也派他们自己的QC(QUALITY CONTROLER品质控制员)来验货。<br /><br />&nbsp; &nbsp; 七.在大货生产得差不多时,要寄“船样”给客人,船样就代表了大货情况,纽扣、拉链、商标、吊牌这些东西都要是正确的,而不能象前面确认样那样可以用不正确的代用,不同客人对船样要求不一,有的要求齐色齐码,就是说所有的颜色和所有的尺码都要,而有的只要齐色码,就是颜色和尺码差开来全部涉及到就可以了,船样确认了才表示允许此票大货装船出运,是以称作“船样”。<br /><br />&nbsp; &nbsp; 八.好了,按照客人要求的装运时间定舱位,让工厂在指定时间送货到仓库,一票蕴涵着你心血的货物就这样装进集装箱,飘扬过海,远渡重洋,出国去啦,不久就会在国外的各个商场里出现,然后被你完全不认识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胖子、瘦子、老妪、小女孩、漂亮人、丑八怪买回去,穿在身上,到处跑。<br /><br />&nbsp; &nbsp; 九.这个九最好永远也不要出现,就是索赔。货物出去不代表万事大吉,就算客人钱已经付过来,他也有可能让你吐出来,只要你的货物在当地发生了问题,比如开箱时发现发霉(那肯定是因为工厂装箱时衣服还没有干透),或者顾客买回去洗了发现掉色来投诉零售商等等。你就乞求上帝保佑吧,不过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生产过程,防患于未然。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6:17 | 只看该作者
等续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6:13 | 只看该作者
10、竟然是个文艺兵<br /><br />&nbsp; &nbsp; 非常可笑,我进外贸公司后做的第一件大事,竟然是参加一场演出。<br /><br />&nbsp; &nbsp; 那年刚好是经贸系统全部单位一起庆祝江苏省出口创汇多少多少亿(不记得了),搞得很大,HH的工会负责人十分重视,从职工中挑选了二十来个女孩子,重金聘请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来训练大家,阿玉、小欣和我都在其中。<br /><br />&nbsp; &nbsp; 舞蹈老师应公司领导要求,大胆地为我们编排了一场声势浩荡的大型歌舞《走进新时代》。说她大胆,是因为她竟然敢于在我们这班毫无舞蹈基础、甚至连体型都高矮胖瘦不齐的女孩子身上策划这么高难度动作,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br /><br />&nbsp; &nbsp; 那段训练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很久,记忆中,是从挥汗如雨的大夏天开始,真正演出时已经是十二月了。每个星期几乎一半天数都要在下班后集合参加训练,有时周末也要被招来,从压腿之类的基本功开始一点一点磨,要多枯燥有多枯燥,简直叫人发狂。<br /><br />&nbsp; &nbsp; 后来第二次筛选演出人员的时候,小欣被筛掉了,老师嫌她动作僵硬不似跳舞倒象打架,工会主席还生怕伤害她的感情,想了什么委婉的由头跟她讲,她却坦然面对说:“我天生没有跳舞细胞,你们本来就不该把我拖来。”她倒解脱了,我和阿玉眼睁睁地看着她告别了这种没完没了的折磨,剩下我们俩相依为命。唯一的乐趣便是休息时间女孩子们唧唧喳喳地聊天了,有人去泰国度蜜月了,有人的老公出国回来了,有人刚去相了亲,有人正在参加苦恼的会计考试,有人身上的衣服是新出来的款式,说得很是热闹,一屋子的年轻姑娘,倒别有一种单纯的无忧无虑。<br /><br />&nbsp; &nbsp; 记得我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日,刚好晚上也是参加训练,到九点多才回家,给自己下了碗方便面吃,十分凄惨。<br /><br />&nbsp; &nbsp; 没有想到,慢慢的我们越来越象那么回事了,开始跳得有板有眼起来。等整场舞蹈全部排练妥当,服装和道具也借来了,一身鲜红夺目、超大下摆的连身长裙,道具是一人手持两把金黄色的扇子。你可以想象了吧,就是那种电视上你最不要看、一出来你就赶忙换台的主旋律舞蹈啦,所有人脸上挂着正式的、虚伪的笑容。<br /><br />&nbsp; &nbsp; 还别说,我们这个节目在这种文艺汇演中挺讨巧的,热闹,红火,领导都爱看,最出彩的是,我们全部演员都是公司内部的职工,而别的单位很多都是直接花钱请外面的演员表演的节目,好看是好看,却没我们这么令人感动。最后我们得了大奖,工会一激动,给我们一人发了个一千块的红包,当时挺高兴,不过最大的好处是攒了一大把补休条子,用都用不完。<br /><br />&nbsp; &nbsp; 以为我的艺术生涯倒此结束,没想到,咱们公司每年年底都要搞个年终总结大会,一方面总结一年的工作情况,表彰先进个人和科室,另一方面就是各个科室表演节目。<br /><br />&nbsp; &nbsp; 老前辈们都忽悠我们新来的,说表演节目这种事每年都是新人担当的,谁也逃不掉,进公司的一门必修课,于是我们就认命了。我们一起进公司的五个人:小欣、阿玉、我、KEVIN、还有个男孩子LEO,兴致勃勃地凑在一起商量表演什么节目,最后决定自创几段趣味广告小品,比如其中一个是我跟LEO约会,他一甩头,头皮屑如同雪花,我一边撑起伞来抵挡一边埋怨说:“你怎么不用海飞丝啊”。<br /><br />&nbsp; &nbsp; 我们编排的时候自己笑得死去活来,觉得搞笑得要命,结果,排练时领导来验收节目,当我们表演的时候,领导毫不动容冷眼旁观,令我们顿时自觉无趣。后来,领导果然说:“唔,挺有创意的,但是可能很多人看不懂吧。”<br /><br />&nbsp; &nbsp; 天哪,这有什么看不懂的?我们又不是说的西班牙语。<br /><br />&nbsp; &nbsp; 第二天就是年终总结大会的日子了,所以我们必须连夜把新节目排出来,于是下班后我们五个人聚在活动室里面商量,越商量越没有着落,后来又转战到一家肯德基去继续讨论。这家肯德基对于我们意义深远,我们在这里彻底放弃了讨论节目的企图,从节目被砍说开去,开始大肆说公司的坏话,拼命诉说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时我们已经工作了大半年,不开心的事也陆续遇到了一些,所以有了这种话题。就从这天晚上开始,我们五个人结成了深厚的阶级友谊,这份友谊,在我们后来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br /><br />&nbsp; &nbsp; 发牢骚归发牢骚,太阳总还要出来,总结大会总还要开呀,结果,第二天,树倒猢狲散,各自逃生,我们三个女孩子仗着前面训练舞蹈的底子,花半天时间照着MTV排了个舞《快乐恰恰恰》,两个男孩则各自准备了一首歌。<br /><br />&nbsp; &nbsp; 现在想起来,那个舞丢人死了,傻得要命。后来谁要是敢在我们面前提那个舞,我们就跟谁急。不过没有想到还有人勇于挑战我们的丢脸度,LEO他们科在次年表演了个舞蹈《四只小天鹅》,由他们科四个体形圆润的大男人表演,包括LEO,他们很是敬业,请了芭蕾老师来教,还不知从哪里搞来了超大号的白色小天鹅裙穿在身上。他们的表演效果不错,所有人都笑昏过去了,我们四个人坐在下面边怜悯LEO边忍不住笑得眼泪直冒,KEVIN无限同情地说:“LEO这一世声名算是毁了。”<br /><br />&nbsp; &nbsp; KEVIN的歌唱得很好,这点是公认的,他们科特别省事,每年都推他上去唱首歌就了事,他自己表演欲也很强,常常都准备上两首,跟我(我是主持人)说一定要带头喊“安可”,他就“勉为其难”地“安可”一首。有一年他在前面领导发言时睡着了,睡得很香,一觉醒来就轮到他唱歌了,嗓子没来得及清,就这样哑着嗓子从头唱到尾,叫人听着那个难受呀,恨不得照他喉结上来一拳<br /><br />&nbsp; &nbsp; 每年我都是主持人,台词是总经办写的,充满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这些词我是永远都背不得的,所以每次都拿着稿子照念,偏领导就是喜欢听我念这个,到下一年还点名要我主持。有一年工会还特地为我买了身陶玉梅的中装,鲜红的缎子,上台是喜气,平时可没这机会穿,到现在都还挂在衣橱里,看见就想起过去的时光,不管怎样,过去的日子,总是美好的日子。<br /><br />&nbsp; &nbsp; 去年我辞职了,又到年终,HH公司又开始准备总结大会。阿玉比我更早辞职,KEVIN和LEO今年都死活不上台了,按惯例交给新人去办,只有小欣还硬挺着,参加了他们科的什么藏族舞蹈,小欣在MSN上发牢骚:“最后还要给领导献哈达,真***,我一定要在台上故意摔倒,摔倒时还要钩倒几个。”我笑。<br /><br />&nbsp; &nbsp; 后来她又说伤感话,说什么我们走的走,退的退,过去的时光不在啦,只有她这棵艺坛常青树,继续丢脸娱人。我忽然想起来,她不是不会跳舞的么?<br /><br />&nbsp; &nbsp; 反正最后真的上台时,她根本没摔倒,反而笑得倍儿甜。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6:13 | 只看该作者
9、跑龙套的时光<br /><br />&nbsp; &nbsp; 本来想写成“当小徒的时光”,后来想想,最初的时候,我们连小徒都算不上,典型的跑龙套的。<br /><br />&nbsp; &nbsp; 我最早学回的几件事:使用传真机,使用复印机,使用打印机,封纸箱寄快件。学会了以后,我就开始开开心心地跑龙套了,办公室里任何人写好了传真都会扔给我:“阿妙,把这个发给某某工厂。”或者就是喊我封箱子:“阿妙,给我封个中号的DHL纸箱,再写张面单,是寄给某某客人的。”<br /><br />&nbsp; &nbsp; 至今记得有一次,KEN命我帮他复印一叠资料,我发誓这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一次性复印过的最厚的资料,那天下午我几乎就耗在复印机面前了,一张一张没完没了地复印,好象永远也没有尽头似的。吃了那次苦,后来我跟XIA自己开公司的时候,我坚持为新买的复印机配了输稿器。不过,也就是那次,我看到了复印机旁边的窗户外面有完美的夕阳,浓烈的红色几乎将半幅天空都染满了,漂亮地不似真的,至今记忆犹新。跑龙套需要点自娱自乐的精神呢。<br /><br />&nbsp; &nbsp; 后来我自己带新人的时候,我也以最快的速度教会了他们以上几个技能,然后开始偷着乐,终于我也可以动口不动手啦,那些无聊又烦人的琐事终于有人来代替我做啦。媳妇总算熬成婆。<br /><br />&nbsp; &nbsp; 有个技术含量高一点的龙套活,就是做色卡。一般来说,客人会把每个订单的颜色原版寄过来,我们就让纱厂照着打颜色样,然后寄给客人去确认。纱厂过来的色卡一般是每个颜色贴一张小卡纸上,而且写着他们自己编造的中文名字,而我们就得把所有色卡都剪一半贴在一张白纸上,标明客人使用的英文名字,寄给客人,而另一半就作为留底,归到文件夹里去。这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从跑龙套的时候就开始做了。<br /><br />&nbsp; &nbsp; 还有就是翻译客人的规格书,把英文或日文的规格书翻译成中文,不然工厂看不懂。不过这个有点难度,因为里面很多专业词汇,光是学过语言没有什么经验积累的话,翻译出来可能很令人费解,说不定还会引起工厂的误解,造成什么损失,所以一般业务员都喜欢自己翻译。KEN曾经给了我一份日本纺织行业测试要求表,让我翻译成中文,我诚惶诚恐觉得受到重用,不敢怠慢,花了几天时间,翻了好几种字典,费了吃奶的劲才终于全部翻完。现在想想,简直上当,他纯粹是怕把我闲着,给我找事做,那东西,翻译出来都没人会看的,根本没用。<br /><br />&nbsp; &nbsp; 在大公司里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的,所以我们跑龙套的也挺忙:公司发福利,要帮全科的人去领;外经委闲着没事搞的什么外贸知识竞赛小试卷,要帮全科的人做(还得换不同笔迹);那种没人有空或有兴趣去参加的学习会议(比如防火知识普及),要代表大家去参加;甚至谁想递个什么东西到别的部门,也差遣我们去。<br /><br />&nbsp; &nbsp; 同样是跑龙套,也不是人人都跑得漂亮。我就曾经带过一个男孩子,色卡做得象狗啃,杂乱无章,我看着实在难受,更怕寄出去遭客人骂,只好自己全部重新做一遍,还得背着他偷偷做,免得打击他的积极性。另一个女孩子就好得多,复印过的文件码得整整齐齐交过来,发完传真会打电话跟对方确认页数,帮我接过的电话全都记录在便签上留给我,很是周全。<br /><br />&nbsp; &nbsp; 也许该归结于性别上的差异吧,毕竟女性要细致些,这也就是为何女性更适合担任助手、秘书职位的原因吧?不过,如果因此就说女性就只能跑龙套,我可不答应,龙套跑得好,可不等于就只能跑龙套。连个配角都演不好的人,如何能担当主角?<br /><br />&nbsp; &nbsp; 那个时候的事情全是别人支派的琐事,完全不费自己的大脑,毫无压力可言。前辈们说:“好好珍惜现在,要玩赶紧玩,以后就没时间没心情玩啦。”他们可能有点夸张了,我到现在还玩得好好的呢,有时间,也有心情。<br /><br />&nbsp; &nbsp; 跑龙套也好,唱主角也好,我们都别放弃自娱自乐的闲心思。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6:12 | 只看该作者
8、关于商品<br /><br />&nbsp; &nbsp; 铛铛铛铛铛,终于要说点实质性的东西了。商品知识,这个词在我们的行业里非常重要,你不懂外贸知识便无法做业务,你若不懂商品知识,也无法做业务,甚至,就我个人的看法,商品知识更为重要,它是基础,是根本,是起点,是基本功,是底气,你越懂你自己的商品,你就越有底气与客户、与工厂谈判,不了解商品知识,别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然后客人就会不信任你,而工厂就会欺蒙你。<br /><br />&nbsp; &nbsp; 周星驰说,就算跑龙套的也要有点专业精神嘛。<br /><br />&nbsp; &nbsp; 前面说过,我做的是纺织品,具体来说,是纺织品中的衣着类毛针织品。<br /><br />&nbsp; &nbsp; 装饰类纺织品比如家纺产品,及工业类纺织品,我不太了解,姑且不去说,但讲衣着类纺织品。服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针织和梭织。<br /><br />&nbsp; &nbsp; 针织是织机使纱线组织成线卷互相串套而成为织物的,而梭织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简单的说,针织面料是成圈的组织,你可以想象,每一个小小的线圈是可以拉伸开来的,所以多少有点弹性,而梭织是没有弹性的,除非加了氨纶等弹力原料。直观地讲,我们爱穿的白衬衫啦、牛仔裤啦、小花布裙子啦,这些都是属于梭织。<br /><br />&nbsp; &nbsp; 而针织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棉针织和毛针织。顾名思义,棉针织就是我们夏天穿的T恤,冬天穿的针织内衣裤,还有年轻人喜欢穿的所谓卫衣之类的,而毛针织就是通常讲的毛衣了。不过,棉针织或毛针织,其实根本来讲还是从编织方式分的,棉针织用的是圆机,毛针织用的是横机。所以,棉针织不一定就是棉的,也可以是化纤、真丝等各种材料;毛针织也不一定就是毛的,同样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原料,棉,毛(羊毛、兔毛等),丝,还有各种人造原料。<br /><br />&nbsp; &nbsp; 本市的几家服装类省级外贸公司就是按照以上分类方法来分的,有的主营梭织类,有的主营棉针织类,而我们公司是主营毛针织类的。不过,而今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每家公司都出尽百宝,兼容并蓄,什么都做,别的公司也做毛衣,我们公司也做梭织和棉针织。何止如此,只要有客源有定单,别说服装了,什么都敢做,比如小欣,不知哪里忽悠来一个做乐器的客户,她现在竟然在做古筝,整天研究做琴的木材,好高雅的样子。<br /><br />&nbsp; &nbsp; 我的梦想是忽悠到做鞋子的客户,从此开发鞋类市场,生产国外最新流行的美鞋,美不胜收!不过,想想而已,我对鞋的生产完全是外行,不敢涉足。<br /><br />&nbsp; &nbsp; KEN是做棉针织的,刚进公司那会儿,我跟着他学了大半年,后来被调到另一个科,跟着XIA做毛针织,直到现在。所以,自认为对毛衣知识算是颇有了解,其他类别则不敢多言,准备后面再继续详细讲解毛衣,小东西有大智慧,毛衣的门道多着呐。<br /><br />&nbsp; &nbsp; 当然,本文所有的所谓专业知识都是按照本人的经验和理解,不为教导,只为娱乐,觉得挺好玩的;也许有不对或不确实的地方,敬请各位看官指正。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6:12 | 只看该作者
7、穿什么衣服做外贸?<br /><br />&nbsp; &nbsp; 快毕业的时候,为了求职,我们每个人都置办很正式的套装。我记得自己买了一套烟灰色的套装,上身是传统的西装款式,下身就是长裤,去HH公司参加面试时就穿了这套,加上高跟鞋和长大衣,头发盘成个发髻,要多老气就有多老气,生怕被别人看出青涩来。现在想起来,那套西装是我有史以来最傻的衣服了,事实上,我只穿过那么一次,后来想起来再找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将那套衣服扔到哪里去了,也许是离开学校时忘记带走了。<br /><br />&nbsp; &nbsp; 幸好是HH公司,本来就是走传统路线,不然换了别的新派一点的公司,看到我穿得如此傻得冒泡、如此没有想象力,可能都会考虑不录用我吧?<br /><br />&nbsp; &nbsp; 一进公司学习规章制度时,注意到有一条:上班要穿职业装,不准穿牛仔裤,不准穿拖鞋,不准穿无袖无领的衣服,不准……很多个“不准”,现在记不清楚了。并且白纸黑字地写明,违者扣奖金500元。听公司的前辈讲,有人真被扣过的,因为穿牛仔裤。<br /><br />&nbsp; &nbsp; 事关金钱,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新来的同志吓得言听计从,乖乖穿所谓的职业装。那时候是夏天,KEVIN他们男孩子穿西裤、短袖衬衫,有时候还打领带;我们女孩子选择面比较广,当然不会再穿那种西装长裤了,一般会穿上身小西装领短袖、下身为及膝裙或者A字裙的套装,记得当时我常穿的颜色是白色和米色;乖乖穿着肉色连裤丝袜(我最讨厌穿丝袜),白色或黑色高跟凉鞋,因为害怕丝袜刮坏,我还特地在办公室抽屉里备了一双新的,以备替换。<br /><br />&nbsp; &nbsp; 后来,过了一两年,我们那届人从小油条混成半老油条了,加上后面又进来一些更年轻的职员,公司里忽然象发生了服装的革命,开始偶尔有人在星期五穿牛仔裤来上班了,号称时尚杂志上就这样教的,周末要穿得“CASUAL”,放松心情。不好意思,我就是这偶尔的人之一。我们最初还遮遮掩掩地穿些咖啡色或黑色的牛仔裤,象打擦边球一样,比较看不出来是牛仔裤,后来革命风气日盛,干脆蓝色牛仔裤全出来了,再到后来,不仅年轻人敢穿,连科长级的人物也忍不住了,时不时地穿一两次过过瘾。<br /><br />&nbsp; &nbsp; 是啊,毕竟,牛仔裤穿着最舒服啊,比什么西裤、比什么A字裙可舒服多了。<br /><br />&nbsp; &nbsp; 越来越多的人穿牛仔裤、平底鞋来上班了,虽然扣奖金的威胁仍然存在,可多少有点法不责众的感觉。穿了多时,不见领导有什么反应,开始有人得意起来了,说:就是嘛,我们做外贸的,哪能象人家银行、证券公司里那样穿得规规矩矩的呀,那样还怎么干活?<br /><br />&nbsp; &nbsp; 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只要看看我们每天上班都在干些什么,你就知道我们该穿牛仔裤还是套装裙了:有时我们趴在大台子上量衣服尺寸,检查衣服上的毛病;有时我们蹲在地上一手拿美工刀一手拿封箱带,封纸箱寄快件;有时我们楼上楼下地爬楼梯,去单证科、财务科、或者老板那里签字;有时更是包一拿就出去出差了,去的都是乡下地方,坐的也许是脏兮兮的长途客车。<br /><br />&nbsp; &nbsp; 老板和职员之间心照不宣,我们穿我们的,老板们看在眼里,不说,当然,他们自己还是憋着不穿的,照样西装革履来上班,当老板真是累啊。<br /><br />&nbsp; &nbsp; 如果天气忽然降温,或者办公室里空调打得太冷,就会有人随手从样品架上扯一件样品来套在身上,有时吊牌还在上面,就这么穿着到食堂吃饭,脖子上架着大大的吊牌,反正人人都知道是样品套在身上。<br /><br />&nbsp; &nbsp; 每年唯一的正式场合就是参加国内或国外的交易会了,一般都会有领导带队,这种时候,谁也不敢往枪口上撞,反正一年也没几次,麻烦就麻烦点吧,男人们把最正统的西装领带全披挂上阵,女人则一定要职业装的。每到快要去参加交易会,我就开始抓瞎,翻箱倒柜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衣服,打电话问我妈:“你还记得去年我参加交易会穿的什么衣服吗?”她当然不记得,所以我只好又临时跑到店里去买两套来应付,待到交易会回来,又不知道塞到哪里去了,不见天日。<br /><br />&nbsp; &nbsp; 有一天我发现,年纪越大,我买的职业装颜色越鲜艳了,即使是传统的款式,我也一定会选择粉红色、果绿色、天蓝色之类,绝对不考虑灰色啦咖啡色啦。当年青春无敌,生怕别人拿我当孩子看,迫不及待穿老气衣服装成熟,而今,就算把泰迪小熊穿在身上,也不会有人看轻我的年纪了,唉,悲哀啊。<br /><br />&nbsp; &nbsp; 人就是这样,得寸进尺。发现没人管以后,我穿衣服开始越来越不上规矩了,平时穿什么,上班也穿什么,花花绿绿的牛仔裤,背上印着巨大号码的运动恤衫,满是铆钉的外套,什么都敢穿去上班;夏天根本不穿袜子了,终于跟我讨厌的丝袜永别,赤着脚穿凉鞋,有时甚至凉拖,脚趾甲五颜六色。不过,我是坚决不会穿超短的裙子去公司的,做事不方便。<br /><br />&nbsp; &nbsp; 即使这样,也不是勇者无惧的,要是知道今天要去找老板签字,我一定会穿得稍微收敛一点,不会在将要拿着报告伸到老板面前的那只手上戴太多奇形怪状的手镯。当然,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老板撞见在电梯里,就毫无办法了,只好将涂成彩色趾甲的脚拼命往别人后面藏;还有个办法就是努力跟老板说笑,做各种夸张的表情,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脸上,而不是身上。<br /><br />&nbsp; &nbsp; 去年我辞职的时候,有同事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你最近这么嚣张,耳朵上戴三五个大耳环,原来是准备辞职了。”<br /><br />&nbsp; &nbsp; 牵强啊!他难道没有发现,我早就这么嚣张了吗?谁规定不辞职就不可以嚣张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15:48 | 只看该作者
6、几场莫名其妙的考试<br /><br />&nbsp; &nbsp; 进了HH公司后我才知道,有的学校的日语专业竟然是叫做“外贸日语”的,简直就是与外贸行业百分百对口,比如苏州大学,小欣和KEN都是苏大的,不过据他们自己招认说,所谓的外贸日语,不过是唬唬人的名头,赶个时髦而已,日语是学了,外贸知识则仅仅蜻蜓点水而已。我们南京大学的日语则偏重人文历史多一点,外贸、经济之类基本毫无涉及。在两个学校的问题上,我与小欣、KEN多年持对立态度,他们夸口他们学校的日语教的好、实用性强,说我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我则坚持认为他们挂着外贸的名头太过媚俗,远不及我们学校来得象做学问的立场,如果过几年外贸不行了,别的行业吃香,会不会他们学校就把系名换成“房地产日语”、“CEO日语”、“证券日语“之类呢?<br /><br />&nbsp; &nbsp; 以上情况说明了,我在被HH公司录用时,对外贸完全一无所知,是这个行业的门外汉。HH公司通知我录用消息的时候,顺便扔给我一句话:进公司之前要参加省级外贸公司外贸知识统一考试,考试不通过就没法被最终录用。这句话极有威慑力,我不敢怠慢,立刻兢兢业业按照指示找到外经委专门卖考试资料书的地方,拿出HH公司给的书单,花大价钱买下了大约七八本厚厚的书,如获至宝地捧回家。那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只有一个月时间,我几乎全耗在家里啃那几本外贸书籍了,回想起来,真是浪费。<br /><br />&nbsp; &nbsp; 饶是这样用功,参加考试的时候我仍然是大大地受挫了,考卷上的题目偏重实际案例,跟书上内容相去甚远,如同天书,浑然不知所云,只得凭感觉胡诌乱写,狼狈交卷,感觉很差,沮丧地认为自己可能是通不过考试了。没想到,这场考试就象个响声挺大的爆竹,放了也就放了,再也没有后文,该去公司报到就去报到了,该上班就上班了,直到很久之后,我听小欣说:“只要公司决定要你,通不通过考试都无所谓的,瞧把你吓的。”<br /><br />&nbsp; &nbsp; 小欣还很老实地告诉我,虽然他们学校号称教过外贸知识,她也觉得自己考得很差,根本不会做那些题目。我总算心理平衡了。<br /><br />&nbsp; &nbsp; 在那次考试的考场里,我碰见了跟我小学、高中都同班的阿玉,很惊奇,大学四年我们都没有见过面,竟然会在这里遇到,连忙寒暄起来,一问才知道,她也进了HH公司,也就是说,我们又要在一起朝夕相处了,可真是有缘分啊。<br /><br />&nbsp; &nbsp; 工作了大约一年以后,我们这班人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隆重很多,是全国外销员资格统一考试,考两门,一是外贸知识,二是外语(可以选择英语或日语),据说要两门都通过才能拿到外销员资格证书,拿到外销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外销员岗。做外销员是我们每个进外贸公司的新人的愿望,因此不敢掉以轻心,不过,也许是因为多少有了点实践经验的原因,这次再捧起专业书籍来读时,比上一次有感觉多了,边看边点头作顿悟状,竟然还看得津津有味起来。考试那天刚好是公司组织出去旅游,我们几个参加考试的没有能参加,无比遗憾。<br /><br />&nbsp; &nbsp; 那次考试感觉不错,有把握通过,所以考完就没再挂在心上。过了很久很久以后,人事部经理随口告诉我,我通过了考试,她语气很平淡,完全不放在心上的样子,令我忽然有种上当感。果然,后来我才发现我真的上当了,小欣那次根本就没去考试,跟着出去旅游去了,后来几年也没有参加,照样做外销员,公司里根本不在乎这个所谓的资格证书,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br /><br />&nbsp; &nbsp; 小欣比我调皮得多,我决定以后学乖一点,再也不浪费时间参加什么牢什子的考试了。<br /><br />&nbsp; &nbsp; 但没有想到,2002年冬天,我鬼迷心窍参加了一场雅思考试。那年正是工作的低迷期,两年之痒,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了,又没有能立刻做出什么起色,非常尴尬的境地,很是厌倦这个工作,觉得它并不适合我,就决定要辞职去留学。虽然我学的是日语,我一点也不想去日本念书,一心想要去英语国家,美国太难签证,便锁定了英国,信誓旦旦决心参加雅思考试。买了很多好昂贵的参考书籍和听力磁带回来自学,上班时间则泡在雅思考试网站上看题目,反正那时候一点也不忙,有的是时间;国庆长假,我还跑到上海去参加了环球雅思短期班。这些当然得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能让周围的同事尤其是领导发现我已经起了外心。所以说,这次考试完全是一场“背叛的考试”。<br /><br />&nbsp; &nbsp; 那两个月时间非常用功,自我感觉英语水平迅速提高,日子也过得很充实,工作的事则完全不上心,走进办公室就嫌烦,傲气地偷想:看着吧,我就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br /><br />&nbsp; &nbsp; 考试那天特别冷,加上紧张,我都发抖了,可能是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仿佛离开公司、离开这个不喜欢的职业的全部希望都押在这考试上了。过了一两个月,有一天我正在工厂里验货,伏在大台子上拿着卷尺量衣服尺寸呢,朋友打电话来,说雅思分数出来了,帮我在网上查到我的分数,6.5分(满分9分,6.5是申请正规大学研究生的必要条件),口语不错,考了7分。我那个高兴呀,一个人在工厂车间外面的走廊上手舞足蹈,还验什么货呀,姑奶奶我要跟死外贸撒哟那拉了,不陪你们玩儿啦!<br /><br />&nbsp; &nbsp; 然而,命运决定我注定还是要将死外贸做下去。就在这个冬天,在我的经理XIA的帮助下,我的工作有了很大转机,因此暂时将辞职的心放下了。所以说,我这个人其实也没什么大追求,有了点颜色就能开染坊。<br /><br />&nbsp; &nbsp; 雅思算是白考了,不过工夫没白下,英语水平确实有很大提高。到次年春天,XIA随便跟我说了一句:“你把英语六级给考出来吧,对你的工作好一点。”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我是学日语的,大学里考了一次六级,58分,没通过;而XIA是做英语国家生意的,当时我跟着他学徒,做他的助手,如果英语不好,有点明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国有企业,名正言顺是硬道理。<br /><br />&nbsp; &nbsp; 我很听XIA的话,没等他再提第二次,就去报了名,不过真正准备却是考试前一个星期才开始的,到网上找了些历年的考卷来做了做,就跑去考了,仗着考雅思留下的底子,觉得问题不大。果然,考了78分,顺利通过,我也随便跟XIA说了一声,他很高兴的样子,说:“就知道你没问题的。”考过就考过了,公司从来没人跟我提过,也没人要我出示六级证书。说来好笑,可能是太不放在心上了,分数是我在网上查到的,证书却一直懒得去领,所以,直到今天,我都没有拿到六级证书,也不打算去拿了,估计往后也不会有人要看这个了。<br /><br />&nbsp; &nbsp; 这就是我离开学校后参加过的四次考试,都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我知道有一些行业是拿考试当饭吃的,好象财会就是,要考很多很难的试,简直不人道,离开学校还要为考试头疼,人生还有什么趣味可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纺织品论坛-中国纺织品网 ( 浙ICP备11054028号

GMT+8, 2024-6-6 12:12 , Processed in 0.056782 second(s), 18 queries .

BBS.TEX.ORG.CN 纺织品网,纺织品论坛是中国最大的纺织论坛社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邮箱:web@tex.org.cn 业务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8029228 纺织QQ群:35733500
    客服热线:纺织品网客服电话 |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路(中国轻纺城)
    Copyright© 2007-2020 WWW.TE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纺织品网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