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论坛

标题: (分享)印染布疵点产生的原因及检测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colorqi    时间: 2004-7-20 12:42
标题: (分享)印染布疵点产生的原因及检测方法
转贴自印染论坛(原黑色蝙蝠所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br />1﹑裙皱 <br /><br />皱条之间相互平行,头尾平齐。<br />皱条中间大,两头尖。皱条与平面交界处留有换梭纱尾,形状似裙子折皱。<br />裙皱多发生在含化纤的织物上,原坯布上不易发现。只有经印染加工处理才显现出来。产生的主要原因:<br />①化纤本身性能的差异或纺织厂高温定捻温度不一致,造成纬纱缩率不同;<br />②所用纬纱号数或捻度存在差异。 <br /><br />检验方法:一般开剪作次零布处理。 <br />2﹑缝头皱 <br /><br />皱条与缝头相连,一条或多条,长短不一.有的在缝头一端,有的在缝头两端。<br />主要原因是幅地进布工缝头不良。未做到缝头平直、坚牢、边齐、针脚均匀一致。 <br /><br />检验方法:连同缝头开剪,作次零布处理。 3﹑印染加工皱 <br /><br />一般在布面呈现的条数不多,通常为直形或斜形条状,长短宽窄不一。印染前或印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皱条与正常布面色泽相差较大;印染固色后平洗过程中产生的皱条色差较小。<br /><br />主要原因:<br />①印染前半制品原有皱条;<br />②印染过程中机械张力,轧辊压力调节不好;导辊、烘筒的平行度掌握不好;<br />③设备清洁做得不好。 <br /><br />检验方法:按局部性经向“条状”疵点评分。 <br />4﹑丝光皱 <br /><br />印染后呈现中间深两边浅、直线或斜形的细死皱。<br /><br />产生的主要原因:<br />①丝光机去碱蒸箱、平洗槽导布辊不平或沾有纱头、碱垢;<br />②丝光机张力调节不当;<br />③去碱蒸箱直接蒸汽管开启较大冲击织物造成摺皱。 <br />5﹑风印 <br /><br />印染织物搁置被显露的部分与布面正常色泽呈现差异。一般在布的折叠处或布幅两边出现不规则的浅色档或色条。<br /><br />产生的主要原因:<br />某些用于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的印染半制品、在制品布面带碱,或受空气中还原气体的作用,影响织物与染料的键合或固着,裸露部分产生浅色档。KN型活性染料易产生风印。 <br /><br />检验方法:按局部性“条状”疵点评分。 <br />6﹑边中色差、左中右色差 <br /><br />印染织物边中或左中右色泽深浅不下。产生的主要原因:<br />①染液的轧辊或印花压力两端不一致;<br />②预烘或热溶焙烘时,布幅中间和两边的温度和风量不一致,造成布面左右或左中右干湿不一致;<br />③拼色染料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移染性能不一致,造成色泽深浅或色光的变化。 <br /><br />检验方法:用变色灰卡套框评级。<br />7﹑深浅边 <br /><br />布边色泽比正常布面色泽偏深或偏浅。<br /><br />产生的主要原因:<br />①卷染时布卷布边不齐;<br />②染色时织物卷边造成浅边;<br />③边组织厚、带液量多造成深边。 <br /><br />检验方法:按局部性疵点“深浅边”评分<br />8﹑条花 <br /><br />沿布面经向呈现通幅性、形状不规则、深浅不一的条形或雨状形疵点。条花分坯布条花和染色条花。坯条头尾位置不变,不过缝头,两面色泽相近。染色条花通过缝头,两面深浅有差异。<br /><br />产生的主要原因:<br />①染坯纤维原料、织物组织的均匀度差造成染色条花;<br />②精选毛火焰有缺口造成烧毛条花;<br />③织物丝光时轧碱去碱不匀,布面吸色不匀造成染色条花;<br />④染后烘燥急剧而又不均匀,染料泳移造成条花。 <br /><br />检验方法:用条花标样按影响程度评定。 <br />9﹑色档 <br /><br />染色织物上沿纬向出现宽窄不一或整齐的深浅色档。<br /><br />产生的主要原因:<br />①织布开车时操作不良或织机打纬装置不良,造成纬密或稀或密,染后色泽与正常布面色泽有差异;<br />②染色加工停车产生色档;<br />③卷染及轧卷染色轧余率过大,形成较规则的深色档;<br />④半成品搁置时间过长,折叠处沾污染后形成色档;<br />⑤丝光后织物未及时洗尽烘干,折叠处风干,染后形成色档。 <br /><br />检验方法:严重色档开剪去除。轻微或明显色档,按局部性纬向“条状”疵点或稀密路评分。 <br /><br /> 10﹑色点 <br /><br />印染布上有规律或无规律地出现色泽较深的细小点。该疵点有局部性的,也有散布性的。一般发生在浅色织物上。<br /><br />产生的主要原因:<br />①调制染料和色浆时溶解不良;<br />②染料和色浆放置时间过长产生凝聚;<br />③设备清洁不良。 <br /><br />检验方法:局部性的按相似疵点评分;散布性的参照“棉节杂质、深浅细点”,按影响程度评分。
作者: yf7699    时间: 2004-7-22 09:00
经典啊,好文章
作者: 紫帆    时间: 2004-7-24 12:24
经典,大家一起来顶!!!
作者: 一生无悔    时间: 2004-7-31 00:52
好东西 <br /><br />大家一起看~
作者: song    时间: 2004-8-1 10:00
是个好东东 ,希望越多越好!
作者: 紫帆    时间: 2004-8-2 11:57
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了,把各自所拥有的好资料好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作者: 总裁    时间: 2004-10-22 19:11
绝对是好东西
作者: 总裁    时间: 2004-10-22 19:14
哥们我想请你帮个忙我的信箱是<a href="mailto:llll44440000@sina.com">llll44440000@sina.com</a>能不能发到我信箱里面啊?我太谢谢你了。
作者: xuxiaojian    时间: 2004-10-27 21:02
好文章
作者: darren    时间: 2004-10-29 08:12
这个不错呀。
作者: 3s_drgon    时间: 2004-11-5 20:37

作者: 虚谷    时间: 2004-11-6 20:53
好东西!!!
作者: lqiang    时间: 2004-12-27 18:49
作者:虚谷 时间:2004-11-06 20:53:36 阅读数:203 等级: <br /> <br /><br />好东西!!!
作者: yf7699    时间: 2004-12-27 19:56
昏倒。楼上的顶了2次了哦,还是有间隔的。
作者: 雪紫流苏·飘    时间: 2004-12-30 14:26
真好!
作者: 雪紫流苏·飘    时间: 2004-12-30 14:28
真好
作者: 方不白    时间: 2004-12-30 16:06
很不错啊,分析得很透彻,有好的文章再发啊
作者: xiaoqiang    时间: 2005-1-12 08:08
呵呵&nbsp; &nbsp;<br />好文章&nbsp;&nbsp;<br />长知识啊
作者: 潘通色卡王    时间: 2005-1-18 16:08
好 支持




欢迎光临 纺织品论坛 (https://bbs.tex.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