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论坛

标题: 条条大路通罗马 [打印本页]

作者: 卖布的    时间: 2004-9-22 22:28
标题: 条条大路通罗马
2004/8/6 11:24: 34&nbsp; &nbsp;“梯田杯”自考人生征文&nbsp; &nbsp;徐晓东 <br /> <br />  风和日丽的时候,我总爱徜徉在喧闹的校园,此刻我的心便会飞舞起来;看着一对对相依相伴的情侣,凝视着风度翩翩的教授,常回忆起自考所带来的一切,感叹命运的神奇,有时甚至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何人生中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都会集中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从高考的落榜生到高考的阅卷者;从英语零分到大学英语的专业教师;从一个自考生到自考面试考官;从工厂董事到文学硕士……。<br /><br /><br />  十几年前的八月,一个忧郁而敏感的孩子透过车窗,远眺着黄河对岸的群山,心里不住地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再回来?火车开动了,从此命运的轨迹彻底改观了。经过几天几夜的火车,接着三、四个小时的汽车颠簸,他随着父母的调动来到了一个几万人口的陌生小镇。教室门口,他那胆怯的目光扫了一眼同样也在打量着他的同学,模模糊中四周回响着一片摸不到头脑的方言,耳边还萦绕着咔哒喀哒的火车声,他便开始了中考的冲刺。他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仅仅因为一米八十的个头,而是因为英语成绩基本上都是个位数。只听得有一个和蔼的声音对他说:英语考试你就算了,好好补习吧!把初一的书买回来自己看……。他内心明白:只要自己一出手,整个班级的平均分就要少几分。<br /><br />  小镇的冬天格外凄冷,昏黄的路灯下时常会留下他长了又短,短了又长的身影,而每每带着晚自习的寒气推开家门的时候,他开始发觉,英语已在心中结了娇嫩的花蕾,他爱上了这门语言。也许,爱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只考上了普通高中。没有了约束,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看英语语法,而且爱和老师争论语法条文,争得刚大学毕业的小老师面红耳赤;他爱和参考书争论,找不到答案时他竟然写信去问英语界的权威葛传规,而这位自学成材的大教授居然也回信。而那寄回的信封即陌生又熟悉,原来是将先前的信封翻过来,重新糊一下,十足一件反穿的羊皮袄(葛先生地下有知,勿怪小辈);他还斗胆请教周总理的翻译裘克安教授……。如此的时间花费,离高考分数一百多分的差距也就不足为怪了。他彻底打消了高复的念头,带着父母的期盼,夹杂在其他落榜生中,他走进了电大的行列——城乡中小型企业管理。父亲特地取出半年的工资,数了又数后才替他交纳了500多元的学费。半年不到,高等数学就让他败下阵来,他发誓死也不上学了!,年过半百的老父亲破口大骂,诅咒说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他暗暗心想:认命吧!<br /><br />  忽然一日有人告诉他:自考有英语专业!他一下子来了精神。这位刚刚被自考淘汰下来的灵通人士告诫说:自考太难了!没底!估计你也考不出,我现在想读电大了,三年保证可以毕业……。自考第一次向他绽露了笑容,向这个认命的男孩招招手。这个孩子就是我,此时的他才敢第一次说“我”。<br /><br />  自考使我驰骋在黄金的世界(REALMS OF GOLD)<br /><br />  89年10月,我第一次走进了考场,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试场啊!首先,居然许多试场都有人缺考,校园中,这绝对是大逆不道;其次,在随后七年的考试生涯中,竟然从未发觉任何考生有异常举动。也就是说任何踏入这个考场的人,都要有改变命运的非凡勇气。就在这种开放而严肃的氛围中我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基础英语87分(当年全省第一),阅读理解63分,英语语法93分,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只不过93的高分却没有排在全省第一着实令我吃惊不小。谈到语法,我绝对可以自豪地说是我的强项,当时我已经阅读了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才学的原版权威教材R. Quirk 编写的A University Grammar of English,平时还不时翻阅另一本大部头的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Grammar。居然还有人比我更“厉害”,我不禁啧啧称奇,看来自考队伍中藏龙卧虎。十年之后,当我已经成为一名自考的阅卷教师,站在一个更加感性的高度看待整个自考队伍时,更加深了这种认识。阅卷中时常听到一些浙江大学教授的赞叹声,为难得的人才没有进入高校而倍感惋惜,每每此时我就想起十八世纪欧洲最有学问的诗人格雷教授(Thomas Gray1716-1771)的一段诗歌:<br /><br />  也许这一块地方,尽管荒芜,<br /><br />  就埋着曾经充满过灵焰的一颗心;<br /><br />  ……<br /><br />  世界上多少晶莹皎洁的珠宝<br /><br />  埋在幽暗而深不可测的海底;<br /><br />  世界上多少花吐艳而无人知晓<br /><br />  ……<br /><br />  幸亏自考为他们搭起了又一个人生舞台。没有它,会有多少人将永远埋没在贫瘠的土地上!当时显性的高校录取率是3.7:1,而隐性的高达5:1之上;回想一下,当时有多少高中毕业生被学校劝退,剥夺了高考的机会;而那些发挥失常的农村考生却连高复一年的钱都拿不出,而他们都先后加入了自考的队伍,当时的报考总费用是每门功课仅仅8元!<br /><br />  “贫寒”压制了他们高贵的襟怀,冻结了他们从灵府涌出的流泉。<br /><br />  专科的十门功课我只用了二年的时间,但是刚开始的本科却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是课程的开考由于报考人数太少而变得不规律,其次,我担任了一家亏损企业的外销员,工作的压力无法保证外语学习所必须的六根清净;第三,孤单的打工生涯十分艰辛。记得自己曾寄住在一家外单位的招待所,那里有一个搭建的食堂,一口烧柴的大锅,为这里十几位员工提供简易的饭菜。大伙儿四点半便开始吃晚饭了,然后赶在五点下班,而等我五点半赶到那里时,食堂要么已经关门,要么只剩下硬硬的锅底,没有办法,只能将这褐黄的锅底连同剩下的雪菜汤倒进搪瓷盆,要泡要好久才能软一点咽进肚子啊!二十多年从没离开父母羽翼,我只能和着眼泪吞咽着这泡饭。为了忘却孤单的生活,我傍晚七点就睡觉,凌晨三点躲在被窝里看英文版的《英国文学史》三卷,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那颗飘零的心可以飘到十九世纪,仿佛看着兰姆(C. Lamb)在阴雨的伦敦街头,搂着发疯的姐姐向疯人院走去,为了照顾这个姐姐,他抛弃了自己,终生未婚;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八世纪,看着十八岁的天才诗人查特顿(T.Chatterton)饥寒交迫地自杀在阁楼上……,每每此时内心的痛苦便轻松多了。孤寂的生活减少了额外的生活开支,而省下的钱我全买了学习必需的资料。文科和理科不同,需要忍受厚积薄发的孤独,让人少了一分功利和风光,多了一分谦卑。为了理解一个单词的正确用法,我需要查阅大量的原版字典,由于没有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便利的图书渠道,我四处收罗信息,打听哪里有最新版的词典,在收集中我也学会了一些科研所必须掌握的版本知识,为以后研究生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在《高级英语》中发现连词for用在句子开头的例子,这与传统的语法体系相悖,查阅大量资料都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最后我在《朗文现代英语词典》头版才找到一个例句,可是以后的各版本都没有收录;make up one’s mind to中的to到底是介词还是不定式符号?我发现在《牛津高级英语词典》的三、四、五、六版中经过了从介词到不定式的演变。我就是沉浸在一个词和意义的咀嚼中,为它欢喜为它忧,而最忧伤的是原版辞书太昂贵了:世界上最大的词典《牛津英语词典》高达1500元,一本最新的《剑桥英语语法》一页纸就是一元,我付出了1200元。经过几年的自考培养,读书已成为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我大喜大悲的时候没有须臾的分离。记得每年两次的考试都恰逢广交会,为了不影响复习,每次我都将课本、词典和样品一起带到广州,等到考试我一定提前一天赶回来,每次个人都要损失近万元的提成。<br /><br />  自考为希望插上了翅膀<br /><br />  七年的拼搏我取得了渴望已久的本科学历,兴奋之余我不禁冷静地思索着自己以后的道路。26岁和一生相比,自己毕竟还很年轻,自考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毕竟我从没有上过大学,薄弱的基础再以零敲碎打的方法学下去,很难突破学习的“高原区”,我要考研究生!本科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站,我首先要感激自考,是它无私地搭上了我这个迟到的乘客,将我送上了这个站台,张望四围,当时只剩下寥寥几个同行者,而一些疲惫的旅客已打算出站了,可是我还要追赶下一个站台,该和自考暂时道别了……。<br /><br />  97年底,我带着几件行李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一个床头柜,一张床,两个脸盆,寄居在朋友家中复习 考研。心中是一种动荡的不安,这是我的第三次搬家,我期盼着再搬最后一次,那将是我最后的归宿。打开行李,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一个搪瓷碗上依稀还能看到那个淡淡的唇印,然而她却远嫁到了加拿大。96年的那个圣诞,她带着寒意连夜从上海赶来看我,红红的脸颊,噘着嘴告诉我不想一个人过,看着她晕车的辛苦,我倒了半碗水,简易的家当中没有茶杯,我爱怜地扶着喂她,红红的唇印便留在了碗沿,从此我舍不得再用,你现在还好吗,雯?抽屉中还有你断掉的一个手镯,留下的一只筷子,吵架时写下的分手气话,在那被你撕下的半片纸上,娟秀的铅笔字已经淡了许多,这些东西我不知能再保存几年;那个手绢老鼠是你开心时叠的,业已积满了灰尘。我怕搬家,搬家意味着要整理,意味开启封存的回忆,意味着不得不丢掉一些记忆,然而我都舍不得……,一样都……。<br /><br />  天渐渐冷下去,我裹着大衣混入清晨熙熙攘攘的车流,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根的人,甚至不如那些快乐的打工仔,数着袋里渐用渐少的钱,我恐惧了,我能考上吗?我要骑半个小时车才能赶到校园,而且必须比别的大学生早到,以便在图书馆抢到一个紧张的位置;中午其他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宿舍午睡,我却只能趴在桌子上小憩片刻;渴得实在熬不住,就数数袋中的硬币,咬咬牙奢侈一下,买一瓶矿泉水,然后一直熬到晚上回去。<br /><br />  带着走出噩梦的轻松,我一边在学校旁听研究生课程,一边复习应考。我自己必须明白,要么考上,从此开始新的生活,在杭州生根发芽,要么灰溜溜地四处漂泊。校园中,我自己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我尊重一切比我更有知识的同学,崇拜博学可敬的教授,他们也慢慢关注起一个好学的社会青年,给予了我无私的关心,我没有想到,平时不被社会认可的自考在这些大学教授眼里会如此得到礼待,无论在哪个学校,无论是哪一位专家,一听到是自考毕业,他们的眼中就有一片额外的关爱。打开历年的研究生试卷,我惊喜地发现这和自考多么相近!我心跳个不停,这是真的吗?和自考一样,考研规定了三门专业课(现在是两门),提供了合适的教材,而当时的教材就是自考的教材!国家规定不允许办辅导班(公共课除外),一切都靠自己的理解和能力,这简直是另一次熟悉的自考!<br /><br />  自考改变了事业和情操<br /><br />  如果不是自考,也许我还会找不到事业的坐标。在短短的十年中我不停地从一个单位跳到另一个单位,寻找着合适的定位。我曾在家乡的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做秘书,顶着大病初愈的身体卖命地干了八个月,但是根本就用不上外语,总经理决定炒了我。一下子生活渺茫起来,临走前我悲哀地哀求他:你在外地有那么多朋友,帮我介绍一下吧?用得上英语就可以。名牌大学毕业的他不屑地说:我要为别人负责,你的能力……,我看你应该到正规的大学锻炼一下……。(如今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我现在要考博士了!)<br /><br />  接着,我像浮萍一样离开了故乡,先在一家服装厂踩了几天的缝纫机,然后在小企业担任英语秘书,这家工厂在开办的头半年内销售不到万元,而负债高达九十万,合资双方不停地扯皮,不断地进行明争暗斗。面对即将血本无归的结局,领导对所有员工说:任何人只要按照单位的报价销售都可以提取5%的奖金。没有经验,毫无渠道,一切谈何容易!危难时候我挑起了这个责任,因为我不想再找工作了,于是我白手起家分两步走,先从国外杂志的广告入手,给国外的同行去信、寄样本,同时与国内大型外贸公司联系。公司一点点在起色,到了年底一算,我可以拿八万,领导叹苦经了……;第二年政策马上改为销售的2%,年底一算还有六万多!再改:工资没有了,全部和销售挂钩,一切费用从提成中扣除。我失望极了,三年中单位一下子有了二百多万的净利,退掉了租住的厂房,搬进了三层的新厂区,可是自己的报酬一共才四万六。我无法看到自己的价值,于是请求辞职,领导十分高兴:你请便,销售网络已经建立起来,没有你公司一样运转。<br /><br />  刚办妥手续就有人找到我,希望帮助开办一家同样的工厂,方法很简单,投一点保证金,凭销售做干股。我问他以前销售额一共多少,他哭丧着说:才两万多元。拗不过朋友的面子我点了头,一边复习迎考,一边和国外联系,可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就在我参加考试的前一天,那个寒冷的冬夜,我才知道自己陷入了纠纷,原来的单位急了,此时他们才知道我的能量,而我必须在法庭上和他们较量一番。生存了近三十年,自己的父母一直是正正经经的工人,我无法告诉父母,向他们索取高额的律师费用,我只能默默地自我承受,死命地吸烟。在那年最寒冷的三天中,我带着父母给的两包洋参丸,一包香烟经历着人生的考场和法庭的两种考验。一个人住在招待所,聆听着呼啸的寒风扫过河面,钻进窗户,我一个人想着……。老天自有公道,几天后的法庭判决我胜诉了,但考场却败得可怜,虽然专业课考出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政治却只有38分;雪上加霜的是,他们还不罢休,要求上诉,而且动用了行政关系,我知道这是一场私对公的较量,对方要在经济和意志上拖跨我,而我却是那么的孤独和无助,从今天的角度去回想,我无法想象是当时如何走过那段日子,最后只有一个结果----调解。<br /><br />  令人欣慰的是工厂的运行十分红火,两年的时间,这个四十多工人、五个管理人员的私营公司销售已达到了近千万元。我试探着对合作伙伴说,希望年底能退股,有个八、九万的分红打算买房结婚了。本来是一个很人性的问题,但是董事长的夫人兼会计淡淡地说:利润只有十六万,你看……。我愤怒地说:我要求查账!对方的回答有恃无恐:你的身份没有经过工商局备案,还不是真正的董事,不怕!我受骗了!拿了三万遣送费,我灰溜溜地走了。<br /><br />  经过这些变故,我发觉我不在适合这样的工作,我真正爱好的是文学,它可以与世无争,一切都十分单纯,只要你读书,今天你就比昨天进步,今年比去年优秀,这是一定的,只是进步的大小和学习的方法和用功的程度有关,但是管理和生意的成败是不由你自己可以把握的,一旦失败,所有的青春光阴和努力都泡汤了,我还能有几个二十七岁!生意场上的迎奉使我对于谎言,欺骗,桑拿,按摩,小姐等都变得习以为常起来,我开始恐惧起来,仅有的一些良知在警告我:到校园去,在那里可以净化自己的情操,耳闻目染的环境,知识渊博的教授都可以约束自己的劣根性。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人文知识,这些知识没有理工科那样的直接功利性,但却能培养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个人前途的预见性。当时的种种决心在我以后的生活中证明一切都是对的,我决心重新考研,以后留在校园。<br /><br />  考试的那几天一直下着雨,紧张的心情使我茶饭不思,最后一天的晚上,天依然下着小雨,我坐出租车回家,顺路送一位同专业的考生到大关小区,她下了车后,飞快的桑塔纳一下子撞在了前方转弯的夏利车上,对方的车灯穿过车窗玻璃,重重地砸在我的头上,血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不知道怎么下的车,也许是肇事的司机帮我打开的车门,我只听到耳边有人叫喊:“快拿灭火器!”。等一切包扎好,我捂着头回到朋友家里已经是深夜了,我不敢让医生缝针,我的时间是用分钟计算的,何况最后一门是我最擅长的英美文学,第二天所有的考生都默默地用异样的眼神望着我头上的绷带。<br /><br />  我要虔诚地感谢上苍,我和所认识的这些朋友都在99年被各个高校录取,1999年6月我们八个人聚会在饭店,开怀痛饮,席间有欢笑也有泪水。泪水浇灌的花朵开得令人心痛。我现在有了180多平方的新房,我终于有根了,可以为我的辞典安一个家! 我来自于社会,经历过社会的艰辛和世态的炎凉,也带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我渴望在校园中,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br /><br />  饮水思源,服务自考,回报社会<br /><br />  刚刚步入研究生殿堂,一切都那么神奇,然而它却是真实的。我感谢社会给了我一个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梦,我暗中决心要回报社会,可是如何……。我惟恐捧在手心的幸福会过早冲淡那回忆的酸涩,自己猛然想到应该用文字梳理一下往事,再将它封存起来,然后向前看。第一篇文章《随想》很快被《浙江自学考试》录用了,然而224元稿费让我迟疑了:这是我的一片心血,无疑也是自考和社会带给我的,个人无权独享。早在一年前,我就读到过一个叫嵇琪的抗洪战士,他多次昏到在大堤上,原以为是中暑,而后却诊断为脑瘤,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了。我一直对战士有一种天然的亲情,五、六岁的时候时常由奶奶抱着往返于无锡和兰州,火车上总是那些战士照顾着幼小的我和白发的奶奶,在很长一段时间,每当看到解放军战士,仿佛总能看到:昏黄而摇曳的站台灯下,拨开的蛋皮那袅袅上升的热气,嗅到那淡淡的香,接下来就是他们的手臂在我瞪大的眼前小心翼翼地推让起来……。可是那时我没有任何资本为嵇琪做什么,如今我却可以代表所有的自考生,还有在校的研究生,我知道他们一定缺钱,嵇妈妈还是一个下岗的多年工人,一直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我又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不能再想了!汇款我去没有领,直接寄到了曾做过报道的《钱江晚报》,我说:这是我今年考入研究生以来的第一笔稿费。国家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每个月还能拿到国家拨给的研究津贴,生命再也不能承受如此之重,我们除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回报社会之外,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呢?这些与我们同龄的战士为我们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牺牲,在生死未卜的抗洪前线,在病人需要鲜血的红十字车旁,都是这些绿色的身影,他们忍着不孝的自责,顶着病痛的躯体,品着雨水和泪水的咸涩,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br /><br />  在报社的连续报道之下,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我则在一切都平和的时候去117医院看望他。2000年底,原本没有任何语言能力,被判只有三个月生命的他奇迹般地出院了,望着他报纸上的笑容,我也在微笑,我知道他不认识我,可是到现在我还不时牵挂着他……<br /><br />  《随想》发表之后社会反响极大,我大约收到了近两百封信,每一封都是一个期盼,大多来自于偏远的乡村,我每一封都回给他们,我明白几年前,我也如此期盼过。这些回复有的并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一位正攻读法律硕士的自考生对我如此评价),我还为远在浙南的一位乡村教师寄去了厚厚四本专业书籍。我一直在为自考奔忙,我每年都有我精心编写的辅导性文章,为了不至于有一丝疏漏给考生带来误导,任何一篇文章我都是经过反复的修订,长达两周时间,每一次的自考阅卷我都会仔细记录考生的得失,在授课的自考辅导级中,《英美文学选读》我创造了77%以上的合格率,远远超出了省平均的19%,如此的成绩是我多年的积累,在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另一年则获得二等奖学金。翻译的《问题搞大了》一书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多篇翻译作品散见不同出版社。<br /><br />  经过残酷的多轮选拔和淘汰,其中不乏学术的精英,如今我已经是国内文科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同时还在帮助着几名自考生报考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一直都乐观地相信自己总会有成功的这么一天!因为我是自考生。<br /><br />  笑在最后笑得最好----自考带来了婚姻<br /><br />  哪个少男不善钟情?二十出头的男孩子总有梦中的佳人,那时的我就象少年维特一样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梦想着和她相守一生。为她点歌,偷偷地替她擦车,为了她的芳心我可以放弃一切的一切——除了自考。但是进入谈婚论嫁的时候,女孩子总是比较理智和现实,尽管自己可以在心中一遍地对自己说:我是自考生!但是在社会上这样的话是要被别人笑话的:我们单位和机关一样,要正宗的大学生,电大生我们听说过,自考生可不了解。没有稳定的工作,哪个女孩能像珀涅罗珀(Penelope)那样无休止止地守侯着一个希望呢?更何况本人也成不了俄底修斯(Odysseus)这样的大英雄。于是她匆匆嫁给了一个公务员。第二个、第三个,我象一个钢铁战士不懈地追求。<br /><br />  终于我的感情历程有了转变,在考研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女孩子,她同样是一位自考生,我们相遇在图书馆,那时候她一直陪伴着我,在寒冷的冬天,为了让我在有空调的浙江图书馆复习,她早早地起床,从学校赶到浙图排队,仅仅是为了让我多睡一个小时,为了帮我占一个位子。我们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8点。那时的我仿佛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一阵微微的清风就可以把我高高地抛起,她是那么的不善言语,可是她留下一张小纸条,悄悄地塞进我的书里:东,你不要着急,即使你考不上我还会跟你的。我恨自己太脆弱,我的眼睛又湿润了,她还小,而我却明白自己的责任,如果我再考不上,我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我不能同样带着她一块儿流浪,南是独生女,她能吃苦吗?我能忍心吗?看着她匆匆的身影,为我买来一些方便面作午饭,我想了很多很多……。可惜的是当她步入工作岗位后,工作的性质让她改变了许多,无法弥合的分歧最终使我们分手,但是我依旧感激她,感谢她过去给我的一切:美好的,痛苦的。<br /><br />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恩爱而温情的家庭让我忘却了许多。而我的爱妻又是自考带来的,她是我的一位忠实读者,贤惠而美丽……(嘘……她来了,到此为止!)<br /><br />  徐晓东: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2届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博士研究生<br /><br /> 来源:自考365.COM<br /><br /> <img src="images/smilies/shocked.gif" smilieid="6" border="0" alt="" />
作者: 俞鱼    时间: 2004-9-24 13:14
以前读个大学就算是跳出农门或者找份好工作的捷径;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工作就越来越难找,刚不用说什么捷径了。大学扩招还是有限的,其他的如自考、成人高考、职业资格考、托福等等,考的名目越来越多,考的花样越来越透,每天都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拿各种各样的证书,唉!我看罗马是很难到的了了,还是换个方向到北京吧,或者上海,实在不行就杭州吧!
作者: 方儿    时间: 2004-9-27 09:43
原本以为“自考”也只是为的拿张问品,混混日子,也<br />一直这样信奉着<br />今天细细看了这篇文章,明白自己真是错了,且错得离<br />谱。<br />做一件自己决定去做的事,不仅仅是为完成一项“任务”<br />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一项回馈。




欢迎光临 纺织品论坛 (https://bbs.tex.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