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论坛

标题: 量才适用 高职位与高能力要相匹配 [打印本页]

作者: 风月无边    时间: 2003-3-13 12:50
标题: 量才适用 高职位与高能力要相匹配
人才运用得当与否,足以决定经营的成败,绝不可马虎。不论用人者还是被用者,都应该随时提高这方面的警觉。经营者尤其应该用心考虑,力求做到量才适用,高职位与高能力相匹配。 <br /><br />  美国一位大学校长最近来华访问,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研究过曾经在美国非常成功,但传到第二代却失败的75家公司,结果发现,症结都出在用人上。这些公司有不少勤勤恳恳在公司历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创业元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有功而位居要职的人,已不具备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不适合继续留在重要管理岗位,而第二代的经营者却碍于情面,不便辞退他们,最终导致效益滑坡,管理失控,企业倒闭。当然,也有许多美国公司因为其它因素而倒闭的,但这位校长调查的75家公司,却都毁在用人不善问题上。 <br /><br />  这一消息颇令人深思。不难想象,在我们这个一向重视人情和“论资排辈”的国度,这种问题可能比美国更严重,只是鲜有这方面的统计罢了。前不久,有关部门对国内众多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进行“诊断”,结果令人吃惊:大多数企业停滞不前或濒临倒闭的原因,并非员工素质低下和生产设备落后,而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一位多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本研究的学者认为,对有功者以高职回报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高职位应与高能力相匹配。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者都不能囿于成见或屈服于习惯势力的压力,而委高职于才具平平的人。尽管这样做比较困难,但为了公司的前途,非如此不可。 <br /><br />  古代英明的政治家早已注意到了这些。他们给有些功臣以极高的荣誉和丰厚的俸禄,让他们莫问政事。西乡隆盛是日本著名政治家,受我国晚明时期哲学家王阳明思想影响颇深。他认为,对于国家有功之人应给予奖赏,但决不能因为其有功即授予官位,给予官位的,要有与官位相应的才识。若只有功劳而无才识,授予官位就会造成国家崩溃。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府的焦大,早年在沙场上从死人堆里背出主子,救了老太爷一命,是个有功者,但封建统治者并未因此而委任他以将军或巡抚之职。因为焦大虽忠心耿耿不怕牺牲,但不具备领兵打仗的才能,倘若把军事指挥权交给这样的功臣,肯定误政误国。 <br /><br />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如此,对有功者,多发奖金;对有才者,破格提拔。功劳是历史,才干管现在。国际广告大师奥格威在用人方面也颇有见地,他认为,用人最大的失误就是没能用到比自己高明的人。他在一次董事会上说:“如果你永远聘用不如你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侏儒公司。反之,如果你永远聘用比你高明的人,我们就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集团。”他极力反对“论资排辈”,主张“实力胜于资历”,让有才干的年轻人任高职,并倡导年长的企业管理者向年轻有才干的人吸取智慧,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他告诫管理者,在人才任用方面,要把德才兼备的人用到适当和关键的位置上,一方面他们可以为领导担负一定的责任,另一方面,这些人能够在其各自的职位上充分发挥才干,并且不必担心“祸起萧墙”。 <br /><br />  古代先哲的用人智慧应该继承,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值得借鉴。提拔一个人,一定要根据他的工作实绩,这是最重要的提拔依据,其余条件都是次要的。因为一个人在前一工作岗位上表现的好坏,是可以预测他未来表现的。实绩反映实力,实力胜于资历。要果断地让那些卓有才干、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年富力强的人出任重要管理职务。对于那些过去为公司付出血汗的人,固然应该考虑,而且公司也有各种各样适合他们的职位,但影响决策的重要职位,则应该选用真正有才华的人。 <br /><br />  要想使人员提拔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改变传统的只上不下,只进不出的封闭僵化的体制,而着手建立一种能上能下,有进有出,并且呈阶梯形递进的开放式流动体系。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才会努力进取,企业才会充满活力。
作者: 就是我    时间: 2003-3-17 22:13

作者: 上帝    时间: 2003-3-18 12:40
目前中国企业中,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也只是在高层中能够实行能者上,不能者下,却很难在中层、基层实行这一政策,为什么?很简单,人们的心态还没有调整到适应这种地位剧烈变化的地步。另一方面,企业担心的是,如果我让他们下了,他们离开公司,或消极工作,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很明显,在目前的人才市场的状况下,要想马上找到适合这一位子且能立即上手的人是非常难的。<br />如果:1.企业有足够的后备人才;2.每一位员工都有强烈的危机感;3.每一位员工都认为在这个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光明;4.每一位员工都认为在这个企业内能得到公平对待。<br />那么这些问题都将不会是问题。
作者: shell    时间: 2003-3-18 22:07
我很认同的一句话是:没有最好的人才,只有最合适的人才。作为企业,应该选择最合适某岗位的人才与之相配,一昧追求学历或是其他能力,而选择的人不适合这个企业,那肯定是个失败的选择,不仅束缚了员工的能力,也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前段时间出现的招聘会上,言必硕士、博士,显然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行为。<br /><br />在选择人才时,不仅要注意学历、工作经历等客观因素,还要注意更重要的主观因素,如对方是否有和企业发展方向相合的价值观、成功观等,是否拥有与企业文化相应的素质等,年龄、地域、过去的功劳都可以尽量淡化。<br /><br />同时建立良好的岗位轮换制与职业生涯发展制,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培养员工的认同感与忠诚度,而不仅仅把企业当作是一个培训的工场。
作者: 风月无边    时间: 2003-3-21 10:42
其实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微软或是通用这样的企业,体制是一方面,而家族模式、元老模式也是一个发展屏颈。
作者: 独来读网    时间: 2003-3-26 07:19
读了就读了呗还回复什么
作者: shell    时间: 2003-3-26 22:16
我只是发表了我的感受,有不同意见欢迎你说出来讨论!
作者: 翠玉扳指    时间: 2003-3-27 09:3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韦尔奇自传》。其中写了通用公司在接班人的选择上是如何做的。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意义。
作者: 翠玉扳指    时间: 2003-3-27 09:45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岗位轮换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大家面对的都是新的挑战,公司的工作会由于大多数人对工作的不熟悉而会突然变的效率低下、错误增多。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满满变好的,可也付出了代价。所以,我觉得岗位轮换虽然好可也要量力而行,可先选择一小批人进行轮换。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作者: shell    时间: 2003-3-27 16:13
所谓换岗机制,并不是指对公司所有人员都大批地换岗,而是针对那些错用在不合适岗位上、但尚有其他潜力的员工而言的,另一种情况是对公司重点培养的人会采取这种方式。<br /><br />如果一不合适就开除,对公司的资源将是其大的浪费,包括培训、时间、资金等方面。当然,对那些不适应本职工作,也没有更合适的位置的,当然是必开无疑了!
作者: 三只鸟    时间: 2003-3-27 20:29
通用的模式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政府行为很大程度上与通用的模式是向违背的。
作者: 潇洒的蜗牛    时间: 2003-3-28 10:18
问题谁都能看出来,但真正解决却又是另一回事,中国足球队的毛病时都说得头头是道,从来没有人能解决
作者: 天天星期七    时间: 2003-3-31 09:54
我赞成这种看法,尤其是中国国内,现在的高学历,低能力的人很多,如果一贯看中学历,就会耽误公司的发展!
作者: elle    时间: 2003-4-29 07:48
如果可以,不妨试试限任制或管理分离制。
作者: shell    时间: 2003-4-29 08:23

作者: 农夫三拳    时间: 2003-4-30 11:13
言之有理
作者: scoprion    时间: 2003-4-30 14:32
同意
作者: elle    时间: 2003-5-8 14:54
太高深的理论我也说不太清楚,当时浏览时心里有这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望文生义就对了。
作者: 丝吧    时间: 2003-5-9 12:30
中国也可以出好企业,比如海尔。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民族的问题,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谁都不愿意起身让贤,或甘做人梯。一方面是人的本性因素,这是不可改变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可改变,国外也存在同样失败的例子就是证明。另一方面,是福利待遇方面和管理体制问题,国外之所以有很多公司长盛不衰,就是它有一套完善的人才福利制度和管理体制,就算你不愿让贤,但有规章在那摆着,而且是人退福利待遇不退,其心理上还是有一定转变台阶的。总之,还是个人性关怀的问题。
作者: 铃儿    时间: 2003-5-15 08:04
没错!<br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骏丰纺织品有限公司 <br />急需要招聘一位专门针对涤丝纺的打样技术员,工资待遇面谈。欢迎有志于共同创业的人士加入。<br />招聘岗位: 打样员&nbsp; &nbsp;<br />工作地点: 杭州&nbsp; &nbsp;<br />开始日期: 2003-05-15&nbsp;&nbsp;<br />结束日期: 2003-05-22&nbsp; &nbsp;<br />薪水: 面谈




欢迎光临 纺织品论坛 (https://bbs.tex.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