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论坛

标题: 从纺企看影响棉价走向的几个因素 [打印本页]

作者: 纺织一兵    时间: 2005-4-27 21:58
标题: 从纺企看影响棉价走向的几个因素
近期对棉价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因素:<br />&nbsp; &nbsp; 一是国家有关部门正低调酝酿提高纺织品出口税,一些业内人士的估计涨幅可能每件在2—4元,相比第一次征税幅度有较大提高,尽管随后国家有关部门予以澄清,但在征税和出口许可证制度均未能平抑住出口势头的情况下,提高税率的传言绝非“空穴来风”;<br />&nbsp; &nbsp;二是有一些跨国棉商和国内棉企业传言进口棉花的关税可能上调4%—5%(配额),借此来打压住国内棉纺企业下半年的疯狂采购,限制住外棉的进口量,从而减弱国际棉价暴涨暴跌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平衡贸易的角度考虑,类似于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如果五月底六月份美国设限成“铁板钉钉”、欧盟随后紧跟,我们总不能束手待毙吧?综合一些利多、利空因素看,有以下问题日渐突出:&nbsp; &nbsp;<br /><br />&nbsp; &nbsp; 1、国内棉花资源明显开始趋紧,买方市场已被打破,一些棉纺织企业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的打电话到棉花加工厂、棉花流企业询问价格,亲自看货乃至下单采购。随现货上涨吃紧一些棉麻公司、棉商的“胃口”明显吊高,“缺口”问题再次被拿到桌面上。业内认为,如果追加配额(国内有关机构认为是100万吨,国际一些棉商则坚信是140万吨,相同的是都会分两次发下来)不能在五、一前发下来,棉价可能像2003年10月份一样很不理智的“井喷”,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不仅是棉纺织企业还会“贪心不足”的棉花经营企业。个人认为,棉花涨势的基本条件并未成熟,如果追加配额在五、一前发下来,棉价可能回落盘整。&nbsp; &nbsp;&nbsp;&nbsp;<br /><br />&nbsp; &nbsp; 2、关于棉纺织企业的承受能力业内看法不一,有的棉商认为18000元/吨时纺织厂连声喊疼,12000元/吨时没有道理还叫苦不迭,这里我个人认为,棉花18000元/吨时,C32S棉纱售价达到24000元/吨;棉花跌到12000元/吨时,C32S纱的售价在18000元/吨左右,二都的差价均在6000元/吨左右,从利润状况看基本一致,问题出在棉纺织企业的库存大小上,如果用18000元/吨的棉花纺18000元/吨的棉纱(棉花库存达到4—6个月),那不瘦到“皮包骨头”才怪。因此近日一些纺企关于329级棉花13000元/吨的接受上限没有多大意义,一旦C32S纱能涨到20000元/吨,左右,14000元/吨的棉价企业接受起来也没任何问题。&nbsp; &nbsp;<br /><br />&nbsp; &nbsp; 3、从广交会传递的风向看,下半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难言乐观,由于很多纺织企业不敢接单、外商不敢下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害怕欧美在五月底六月初设限;有的外商要求国内企业签定“责任”订单,要求保证按时按量交货;很多参展企业表示接单不会超过六月份。而本届广交会欧美客商明显减少,到会的客商在洽谈时也都比较敏感,一般谈得多,下单少,也没有大单;企业此时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对之前“接不接单、如何接单”的困境,摸索出一个暂行方案。对“黑名单”上的产品,6月份以后的单一般不太敢接。&nbsp; &nbsp; <br /><br />&nbsp; &nbsp; 4、对棉花的消耗和2005/06年度的植棉面积成了各方相对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本年度的纺纱量达到1100万吨难度比较大,也就是说800万吨的纺纱用棉量不可能完成,因此按当前的情况看,即使不追发进口棉花配额,还有100万吨左右未用,现在一锤子砸下来,顶多在心理上产生有限的压力,对棉价不会产生明显的打压。植棉面积下降多少,无论10%还是15%,对产量的影响没必要过分夸大,“车到山前必有路”,由于国内棉花供应“缺口”渐现,如果没有有力措施出台,我国棉纺织企业可能又会被外棉“牵着鼻子走”。




欢迎光临 纺织品论坛 (https://bbs.tex.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