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论坛

标题: 中国房企入侵世界:国内地价已高到不能接受 [打印本页]

作者: tmsosoco    时间: 2013-11-17 10:58
标题: 中国房企入侵世界:国内地价已高到不能接受

10月11日上午,北京朝阳区,一家神秘的中国房企与美国奥克兰项目的负责人举行了媒体见面会。
此前,这家名为泽信控股的房企很少占据媒体头条,而它的同行万达、万科、SOHO中国等则是常客。不过,它现在有机会改变这一局面: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奥克兰65英亩的土地。
不过,最激动的还不是这家来自内蒙古的企业,而是大洋彼岸的开发商。这位名叫迈克尔·杰尔梅蒂的开发商曾经历长达10年的公开听证、诉讼和游说,项目一直处于停歇之中。当得知中国企业将其收购时,他很难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我很期待中国贵客的到来。”
当然,在庞大的海外房产收购大军中,泽信控股只是其中之一。从2012年开始,中国开发商开始纷纷走出去攻城略地,而在今年,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今年2月,万科宣布以1.75亿美元与美国铁狮门公司合作开发旧金山一个豪华公寓项目(万科还投资新加坡等地的项目);6月,以张欣家族为首的SOHO中国联手巴西财团以7亿美元的价格购得了美国通用大楼40%的股权;8月,万达宣布在伦敦建造酒店的计划;10月初,上海绿地集团以超过50亿美元持有美国森林城公司70%股权,双方共同开发位于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的地产项目,这个价格也创造了中国房企海外投资的最高数额;几天后,复兴国际以7.25亿美元买下纽约曼哈顿摩根大通第一大楼……
与此同时,还未跨出国门的保利、富力等大型房企也正在为进军海外做功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成为了中国房企海外投资的首选,2008年中国房企在美投资仅为2200万美元,但到2012年这一数字涨至17亿美元。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也是它们热衷的投资市场。
中国房企纷纷选择“出海”,与当前国内的政策形势不无关系。
过去30多年来,房地产是中国最为暴利的一个行业,但这种好日子可能已经迎来拐点,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国内土地交易市场频频出现“地王”。即使一直声称不拿“地王”的万科,也三次问鼎单价或总价地王,合计支付地价款达108亿元。
“如今的土地价格到了大家不能接受的地步,必须得考虑新出路了。”一位房地产行业人士透露,这或许是催生中国房企“出海”的主因。
况且,中国ZF不断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比如提高卖房所得税、限制居民购买第二套住房、提高住房贷款首付比例等,尽管没能使房价降下来,但这预示着高增长时代可能已经成为过去。而当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时,那些拥有海外项目的开发商就有了更多出路。
与此同时,海外房地产市场正在持续回暖,今年英国房地产价格已经较去年上涨了9.7%,且没有下滑迹象。截至7月,美国房价已连续18个月上涨,同比涨幅为8.8%—这无疑给了中国房企一针强心剂。
“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为市场带来了充足的流动性,也带来了稳定回报,房地产开发前景十分乐观。”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表示。
同样值得乐观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海外投资房产。也就是说,中国房企在海外开发的项目,未来还会卖给熟悉的中国面孔。以绿地在韩国济州岛的项目为例,其大部分卖给中国人,其核心优势是,买了该房产可以获得韩国ZF附送的永久居留权。
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的报告也同时印证了这一趋势,该报告称,截至今年3月的过去一年中,国际买家在美买房规模达到682亿美元,其中中国面孔贡献了82亿美元,成为美国房地产第二大买家。
不过,对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过去奉行“快进快出”的运转策略需要改变了—海外房产的开发需要更长久的耐心与打算。绿地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开发时间长达4至5年,而泽信控股在奥克兰的项目也要经历8年的周期……对于中国开发商来说,长期的开发过程中会面临房产市场的不确定性、文化差异等问题的挑战。
显然,聪明的开发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投资海外过程中,中国房企大多是战略上的考虑,投资规模并不大,而且大多选择了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在陌生的法律、文化、背景下,这种低风险合作无疑被视作是最为保险与理想的布局模式。
配文:绿地集团以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与美国森林城公司共同收购开发后者持有的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房企在美国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的过去一年中,国际买家在美买房规模达到682亿美元,其中中国面孔贡献了82亿美元,成为美国房地产第二大买家。





欢迎光临 纺织品论坛 (https://bbs.tex.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1